第五百六十八章 这次不推脱了(2 / 2)
“常言到术有专攻,大军调动、作战,还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为好。所以儿臣,希望父皇给儿臣,配备一名久经沙场老将作为副使。而且这个人,最好还是在陇右做过武官,实对那里地形、民情都熟悉的。实在不行,在陇右打过仗的也好。” “只有熟悉民情与地形,才更有利于此次平叛作战。还有,儿臣府上的那个叫做范剑的宾客,他们家世代为商户大贾,在西北有无数的商铺与商队,消息灵通的很。若是带着他同行,便等于儿臣多了一双耳朵。此次平叛,恐怕打的除了钱粮之外,最为关键点的便是消息。” “宁夏府卫军不是已经投靠叛军,便是已经全军覆灭。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灵州党项各部,在宁夏府游牧耕种已经数百年。那里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那里可以设伏,那里可以坚守,那里必须要放弃。那里缺水,那里水不能人畜饮用,想必都早已经烂熟在胸了。” “而在陇右本身卫军,实在已经不堪大用的情况之下。我军此次平叛,只能外调大军。而客军对地形、民情皆不熟悉,哪怕战斗力再强也要削弱三分。若是消息不灵通,我大军只能疲于奔命。带上那个家伙,对我大军平叛只有好处,绝对没有什么坏处的。” “更何况,大军千里征战,陇右去岁又是大旱,所需粮草恐怕只能外运。而此次平叛,粮道对我军至关重要。范家的商店遍布陇右,一旦粮道出现异常,补给无法及时到达。我大军可以利用范家,在陇右各地均有店铺便利,想方设法的筹集粮草,必要时可以一解燃眉之急。” 说到这里,看了看对自己这些要求,很是有些很是有些不以为然的老爷子。黄琼咬了咬牙,将自己心中的感觉到需要的,干脆一股脑的都说了出来:“父皇儿臣此次出西北,不仅要陇右卫军调动权。儿臣还希望,父皇将二路边军、以及陕西路卫军的调动权,也同样授给儿臣。” “同时,也给儿臣在紧急情况之下,可以不请旨调动西京大营的全力。宁夏府与陕西路山水相连,甚至可以说鸡犬相闻。而在儿臣看来,这些逆贼固守宁夏府并不足虑,我朝大军一到,一群乌合之众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朝廷,正儿八经的经制大军对手。” “卫军早已糜烂不堪,战斗力低下已经不是什么秘闻。他们也许可以击败几千卫军,但未必是四大营几百人的对手。所以他们若是据城死守,儿臣并不担心。就宁夏府那种地方,儿臣困也困死他们了。儿臣最为担心的是其成为流寇,四处流窜,那才是真正的贻害无穷。 “尤其是此次陕西路旱情,并不比陇右轻的情况之下。一旦被其流窜进入陕西路境内,到时候后果恐怕会更加的严重。宁夏府平叛,陕西、陇右二路必须要联动,一个堵、一个剿才可以。至于情况紧急时候,调动西京大营五万精锐的权利,儿臣是担心北辽有可能趁火打劫。” 要这些东西,黄琼这绝非是漫天要价,而是纯粹出于不打无准备之战。自己不准备齐全一些,到时候恐怕就要误国、误己了。一想起与宁夏府山水相连,但民风之彪悍不次于陇右的陕北地区,黄琼现在便感觉到多少头皮发炸。而最为关键的是,太祖皇帝陵寝眼下就在陕西。 黄琼估计陕西卫军的战力,恐怕并不比他的左邻右舍强到那里去。如果拓跋继迁东窜,单凭陕西卫军的那点战斗力,估计根本就堵不住。若是被那位老兄,流窜进了陕西,别说对太祖皇帝陵寝做点什么,就是惊动了太祖皇帝的陵寝,自己恐怕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前后两世皆熟读史书的黄琼,可没有忘记就是几百年后的那个王朝。祖陵被一群造反者焚毁,多少战功赫赫的文臣武将丢了脑袋。而本朝讲究的便是一个孝字。眼下太祖皇帝的陵寝,就在西京长安西北方向。若是自己这位老祖宗陵寝掉了一块砖,自己恐怕都要自刎以谢天下。 而陕西路对面的北辽西北统军,因为距离北辽皇室主要依靠的部族,相对来说偏远一些。西北统军司,更多的是用来控制大漠西部各部族,镇压西北各部族反抗和叛乱的,而不是用来与大齐对峙的。其西北统军司,重点在对内、而不是对外。 对于北辽来说,这些部族虽然在其多年征伐之下,转而归顺北辽。但对北辽的向心力,却远不如大漠草原东部,北辽起家地带的契丹、奚等部族。而且时常叛乱不定,北辽设置的西北统军司,更多的是对这些部族威慑与统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