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四十六章天才爆发(2 / 3)

加入书签

当然,五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三千多万人口,一个地广人稀是去不掉的。而怪物被消灭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北方大量的荒野上,不再需要驻扎大量的军队了。此时的清河帝国,超过八百万的陆军就驻扎在北方战场上,现在大量的怪物消灭,除去西部边境线之外,能够撤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驻军点。这些撤除的部队,一部分撤回南方各军区,增加各军区战斗力,并且作为对明帝国,防备精灵帝国的预备队。一部分进驻在长青山脉两边,把长青山脉包围起来。在后续休整一段时间之后,超过五百万的军团彻底清理掉长青山脉内部的怪物部落,同时也把一些危险地区踏平,灭掉一些实力强悍的野兽。毕竟是要大范围人类活动的地区,长青山脉内部也有着大量的资源,因此所有对于正常人有威胁的东西都要清理掉。而这样一来,战争规模就小了,战争规模小了,平常的训练和战争时期的消耗差距非常大。因此清河帝国再次减少了大量的军费开支,如果不是国土扩大,上千万的军队恐怕还要裁军几百万。当然现在,九亿的人口已经是能够支撑得起预计一千五百万军队的开支了,随着未来战争规模降低,人口继续增长,军费开支占比还会进一步下降。十年规划总结大会上,政务厅内阁大臣张秀进行了十年的汇报,宣布了各方面的开支,以及十年建设成果,让所有人都看到了清河帝国越来越强盛的发展。“十年规划如今已经是执行完毕,但在我国四周的诸多势力之中,其他的国家发展都不如我们。在更远处的一些国家,还在进行战争,发展更不如我们。而且我国内部国土还有大片土地没有消化,因此我国新一轮十年发展,仍旧以对内发展为主。这一次,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北方地区,其中,河西和河东道大片平原可以作为农业种植区。同时,青阳道多修建一些港口城市,增强海上运输,同时号召国民迁移至北方,对北方进行大开发,未来十年,让北方五个道总人口从现在的三千万增长到三个亿。除此之外,帝国接下来会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投入,新增多条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在未来十年,增加十个新的航空港。让帝国变得更加强盛。”随着十年规划结束,张秀代表狄风对于未来十年规划定下大方针,并且定下几个需要帝国动员的超级工程。除此之外,就是新增十多座大学,根据各地区的情况,新增一百多所专业技术学校,为未来新生儿数量增加做准备。新的十年规划会议开了足足一个月,才是定下来最终方针,然后整理成为文件,下发到了每一个部门。此时以清河帝国的人口规模,也开始诞生一些超级天才,这些天才就如同一个个冲锋车,带动着帝国一些方面大幅迈向前。比如说,忍者方面,每一年,忍军都从各地筛选具有忍者天赋的新生儿进行培养,而随着人口增多,这个忍者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如今清河帝国九亿人口规模,一年一次的忍者资格测试,就能选拔出超过百万名合格的孩童。不过清河帝国并不需要这么多忍者,主力军团是武者士兵,忍者只负责情报以及忍术开发,而且清河帝国也无法抽调这么多资源来培养忍者。因此随着清河帝国的扩张,帝国在每一个县城都设立了一座忍者小学,这个学校内,学生是正常学习。只不过把普通学校的武道课程变成了忍术课程,学习三身术,忍具投掷,以及简单的近战。等到中学,这些学生会进入专业性的忍者中学,忍者对于清河帝国的普通人来说,虽然不如武道普及,但是能够在任何地形行走的查克拉的确是一个好东西。比如说野外搜寻,海上运输捕捞,高空作业等等。忍者小学增多,让那些有忍者资质的孩童都能接触忍者这个职业,之后升到中学,这些忍者小学的孩子们因为文化课都一样,就算是进入普通中学也没有问题。至于忍者中学,则会剔除一批学生,选择其中优秀者,中学是住宿学习,在这里,孩子们会进一步增加锻炼,并且学习一些基础忍术。这其中,有着具有强大天赋的孩子,就会在一座座中学内确定,然后直接被选拔进入大学。之后忍者就会根据自身的情况,进入忍术研究部门,或者是忍军,情报部门,甚至是各地区的驻扎忍者编制之中。而在这些年内,清河帝国诞生出来许多天,在完善的培养制度,充足的资源供应下,在最近的二十年里,仅仅是黄金级的忍者就有上百人,甚至是在清河帝国专业的培养下,还有两个人实力达到了黄金级巅峰,只差一步就可以突破至暗金级。而这两个人的年龄不过是三十岁,相对于狄风等人来说,无比的年轻。除此之外,这些忍者之中还有一位具有空间天赋的天才,开发出来多种空间忍术。比如说,瞬间移动,空间斩击,空间扭曲,甚至是异空间。神奇的具有强大可塑性的查克拉能够支撑得起一个文明,如果不是符文更具有普适性,那么清河帝国绝对是会偏向查克拉。除此之外,还有几位封印术,结界,忍术天才,为清河帝国开发了数百种新的忍术。除了忍者职业,还有天赋更为重要的法师职业。相对于百万的忍者天赋孩童,法师天赋的孩童只有五万不到,不过法师更吃资源。这些法师大都被培养成了工程法师,只有最顶尖的部分才做法术研究。不过这些年,清河帝国还是诞生了十多位黄金级法师,其中自然学派**师尹莲娜突破了黄金级,成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