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分界线(2 / 3)
r> 李谕说:“诸位都是投身学术且有志于改进国家之人,帮不帮得上忙我不知道,但如果真的需要我出力,一定在所不辞。地理是基础学科,而如今不少国外之人打着探险名义,实则在偷偷勘察我国地质资源,不得不防。” “帝师说的没错!”张相文愤愤道,“更可气朝廷一味退让,一出手就割走如此广大土地,令人痛心疾首!他们必然不知道土地有多少重要用途,地理学之推行迫在眉睫!” “没错,要让更多人了解地理,”李谕说,“诸位可以开设一本杂志,专门用来刊登地理文章与照片。在美国有一本类似的杂志叫做《国家地理》,可以参考参考,上面有许多珍贵照片。” “拍照的确需要学习,这是我们相对欠缺的能力。”张相文说。 “简单,这件事我正好能帮上忙,”李谕说,“美国现在出现了一种便携式照相机,拍照极为简单,虽然清晰度没有那么好,但足以使用。” 张相文他们哪听过这玩意儿,全都大惊失色:“便携照相机?” 李谕,就像上辈子戴着手机一样随身带着,拿出来说:“喏,只有这么大。” 大家全围了过来,但不敢上手去动。 “你们都站好,我给大家伙拍张照片演示一下。”李谕起身道。 他们站好后,李谕数着数:“准备好!走着!” “咔嚓!”快门声响起。 “好了!”李谕说。 傅增湘一头问号:“这就拍下了?” “拍下了,”李谕说,“洗照片最好专门学一下,或者直接找照相馆。” 几人全都折服:“如此强大的机器,闻所未闻!” 李谕说:“回头我让美国那边多寄几台过来,就当赞助。” 傅增湘忙说:“这哪成!帝师让我等开眼界并代为联络已经感激不尽,哪还能让您再花银子。” “没几个钱,”李谕笑道,“如果你们办起来杂志,送我几期即可。” 张相文抱拳道:“多谢帝师!” 然后他又拿出自己的一篇文章:“在下还有篇地学论文,希望帝师评点指摘。” 李谕瞄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一句“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 李谕脑子转得飞快,立刻知道代表着什么。 所谓“北带:南界”,就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北岭淮水”,即秦岭—淮河一线。 这可是中国人第一次意识到南北分界线。竟然是眼前的张相文首次提出。 李谕不禁更加肃然起敬。 李谕说:“阁下着实令人钦佩,在没有空中勘测、交通如此闭塞的时代发现宏观上的规律,太不容易。” “帝师赞同本人拙见?”张相文问道。 “赞同得不能赞同!”李谕说,“秦岭淮河,一线分南北。这个发现对于认识我国自然地理规律及指导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先生居功至伟。” 张相文没想到会收到李谕如此赞誉,“其实我尚有很多问题需要继续学习,比如本人目前不太擅长的气候学、植物学。但我从粗略的研究中,已经隐隐发现此线南北之差异。” 李谕点点头:“值得继续研究。” 张相文说:“将来我会带上先生赠送之便携式照相机,照遍大江南北。” 李谕笑道:“说得我都有点羡慕,就像当代徐霞客。” 张相文对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地理学推动很重要。而且他也加入了同盟会,与章太炎、蔡元培等人是好友。 张相文说:“帝师曾经在多国游历,我一直有个疑问,在西方,自然地理学与生物地理学是不是一体的?” 李谕想了想:“你的问题角度很有建设性,至少现在看,西方的地理学还是更侧重自然地理,生物则归于动物学与植物学之中,甚至还包括进化论学说。” 张相文说:“但我经过多年思考,发现如果生生割裂自然地理与生物地理十分不妥,这样似乎会造成地理这门学科科学性的降低。可是洋人又如此区分,让我十分苦恼。” 李谕斩钉截铁说:“我同样认为应当合并。更关键的是,你没必要在乎洋人怎么做,他们不见得哪里都是对的。” “有帝师这话,我心中就有谱了。”张相文说道。 李谕说:“将来先生说不定也是开宗立派的大师。” “我可没这种想法,”张相文说,“我研习地理学不过十几年。” “只有十几年?”李谕讶道。 张相文叹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