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物是人非(3 / 3)
继续邀请李谕写一篇关于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文章。 《申报》财大气粗,给的价码很高,一篇文章就50银圆;《大公报》则只能给20银圆。 不过李谕还是得给夫人面子,所以选择给《大公报》投稿。 去年的诺奖值得大书特书,尤其物理学奖获得者是发现电子的汤姆逊。 这就是风向标,诺奖的态度一直在往原子论的方向上带。 电子的发现更让微观物理学成了一个大热门。 化学奖的获得者莫瓦桑比较悲壮。这年代搞化学的难免要接触有毒化合物,更麻烦的是很多时候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有没有毒。 莫瓦桑为了用砷化物制造单质氟,不幸砷中毒。 他去年刚刚拿了诺奖,今年就撒手人寰。 生理学奖的获得者卡米洛则开创了神经元学说,对于研究神经学有很大帮助。 这个学说有必要多提一嘴,因为人类对于脑科学的研究非常缓慢,明显滞后于其他学科,即便到了李谕穿越前,也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困难。 而且关于包科学,还有一个一直以来非常困扰医学界的疾病——精神病。 精神病的研究此后成了医学史上的一个难以抹去的污点,诺奖都在这上面栽了大跟头。 不仅西洋各国,国内此时对精神病也无所适从。 反正此后这上面还有不少要说道的。 至于文学奖与和平奖,分别授予了意大利诗人卡尔杜齐和调停了日俄战争的老罗斯福。 李谕大体介绍了每个人的生平以及贡献。 尤其对物理奖、化学奖、生理学奖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讲述,考虑到国内读者的科学素养还比较低,所以李谕做了很多解释,导致文章写得挺长。 但效果还是不错的。 起码让很多人对科学产生了浓重兴趣。 二十世纪初是科学大爆炸的时代,而且是各个领域都在突飞猛进,只要精心研究,肯定有一些优秀的国内科学家能做出更大的成绩。 此后民国时期对大学教授又极为重视,科研条件虽然不如国外,但起码科研环境还算可以。 希望大大的。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