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五章武穆遗书(1 / 2)

加入书签

小昭的住处也在这间屋子里。张无忌居住的这间屋子是大少爷的卧房,因为张无忌到来,殷野王便让两个儿子都搬到了山后的别苑小筑之中。一来省的张无忌见到他们心烦,二来便是省的殷离见了他们心烦。毕竟现在殷野王谁都能得罪,就是不能得罪自己的宝贝女儿了。而古代大户人家的房间都很独特,少爷们都有自己专属的贴身丫鬟服侍。而少爷们都住在里屋的卧房之中,而丫鬟们则是住在里屋与客厅当中的回廊之内,以便随时伺候少爷。当然了,如果少爷没有成亲的话,一般通房大丫鬟们基本上都是睡在少爷的床上。尽管殷野王也给小昭安排了住处,但小昭始终把自己当成张无忌的贴身侍女,因此她便申请和张无忌住在一起。黛绮丝虽然叹了口气,但也没有表示反对。既然自己女儿心甘情愿,就随她去了。毕竟黛绮丝也没资格教训自己的女儿,当年她跟韩千叶也是直接私奔了,用现在这个时代的话来说就是“无媒苟合”是为天下女子所不齿的。小昭打了个哈欠后,便睡下了。而张无忌则是在认真的研究着岳飞留下来的绝世兵法。张无忌仔细的查看了一下这部武穆遗书,他现在对岳王爷佩服的简直五体投地了。看的时候,当中对于武穆遗书的描述不过寥寥数语,至于这兵书怎么个神奇,怎么个战无不胜,却是没有多提。今天张无忌细看之后,此书确实神妙。岳飞所著的这部兵书的前篇跟孙子十三篇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均是讲的一些将帅之道。多是些什么“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盖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临地变化,不可先传。”等等。看到这些内容,如果不是上面写明了这是武穆遗书,张无忌甚至以为自己看的是孟德新书。或许是古今的将军们都是孙吴子的徒子徒孙们才这般万变不离其宗的吧。看完总纲前篇后,张无忌便看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多是岳飞的一些用兵心得,而且还是实际用兵的一些经验之谈,比如什么阵型应该包抄,什么阵型可以破敌,什么阵型应该如何搭配,什么地方适合安营扎寨,什么地方要小心等等。甚至还包括了一些野外生存小常识,比如什么地方的水能饮用,什么地方的水不能喝,甚至还教了行军途中,如何安置合适的营垒阵型防风保暖等等。上面还记载了岳飞对抗金兀术时,宋军所用的几种军阵,其中详细介绍了“虎翼阵”“雁形阵”等。但这些在张无忌眼中没什么了不起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也看不懂。而让张无忌眼前一亮的则是最后的后篇。在后篇当中,岳王爷重点的提到了“兵者不祥之器,非不得已而用之”。而且还说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他说用兵之法的最高境界并非是什么诡诈的计谋,或者是其他的阵法韬略。而是体恤天下百姓的仁心。若是不恤苍生,不体恤黎民百姓的话,只知道一味的穷兵黩武,或者是横征暴敛,纵使是孙吴复生,穰苴复出,也难以胜战。用兵之道的最高境界在于顺应“天道”。首先最重要的是攻心为上,不欺民,不害民这样才能得到百姓们支持。而且他老人家也提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要得到了人民汪洋大海的力量,那么便是顺应天道。所以为军者,万不可有害民之心。这种思想认知,张无忌感觉岳王爷算是超前了几百年。而岳王爷也明确的提到了天道就是“人心”。只要顺天应民,那么麾下的将士才有勇气,才有锐气,才有骨气,严明纪律,才能做到百战百胜。这个说通俗一点就是让士兵们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为什么要去战。只要士兵们知道了这些,对这些产生了共情,那么他们便会死战不退。只要每个士兵都抱了必死的决心,将领们在与其同仇敌忾,有了能和敌人同归于尽的意志,那么纵使是残兵也可力敌万军。不过最后岳王爷也提到了一点,那便是提醒用兵之人多活学活用,前人能给的只是一些经验之谈而已。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用兵之法虽然万变不离其宗,但战场的形式却是瞬息万变,因此特意嘱咐习者,一定要活学活用,切莫“纸上谈兵”。看完这武穆遗书后,张无忌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郭靖有了这部旷世兵书也守不住襄阳城了。最大的原因就是南宋朝廷已经烂透了,多年来对百姓的盘剥已经让他们失了天下人心。自然没办法凝聚成一股绳子,然后跟蒙古人决一死战。而之后为什么百年之后的朱元璋就能做到北定中原呢?这个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北伐的明军是“义军”,而且他们能成事也是那几个大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张无忌微笑着将武穆遗书收了起来,这份武穆遗书眼下对他没什么用了。因为他张无忌就是顺应天道之人。天下民怨四起,大元朝廷在中原的统治根基已经被动摇了。他有天命在身,有没有这部兵书也不是很重要了。况且他也不会把这部超前的兵法韬略交给徐达,或者其他的什么人。因为这部兵书确实是百战必胜的秘籍,他不可能让这部兵书流传出去,然后让其他人有机会来反对自己。不过这是岳王爷这位千古忠良的用兵精髓,张无忌也不忍就此毁去。思来想去后,便放在了自己的包裹之中,带回光明顶后再保存下来。等将来自己临终之时再传给后人,让后人仔细研习,拱卫自己来之不易的江山。张无忌将武穆遗书收好后,便解衣休息了。第二天一大早,小昭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