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焕然大悟(1 / 2)
看到亲兵们一脸的诧异,唐学志倒是笑了:“你们两个,将药量减去两分,接着来。” 两名亲兵担心之下,看到唐学志并没有责罚他们,倒是松了一口气,赶紧按照唐学志的办法,打开火门,将药量减去了两分,再用木条捣实。 “砰.....” “砰......” “.....” “七环,爷,连个都是七环。” 随后,五十多步外,那木靶方向,传来了报靶亲兵激动的的声音。 众人顿时都露出惊骇之色,此时,唐学志在他们眼中,就像神人一样,似乎,无所不能。 贺元龙就更不用说了,虽然这火药算是成功,但是他最终却还是一片茫然,完全不知道为何会这样。 不过,这终究是军事机密,唐学志也不会当着众人的解释这么多,对于某些重要机密,即便他们是自己的亲兵也不例外。 接着,亲兵们又对这些火药,进行了十数枪的实验,经过多次调整药量,打中红心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众人带着满意的结果回到了火药作坊。 原来这些火药是没有粒化的火药,由于硝石、硫磺、木炭三中原料,搅拌后虽然在燃烧时能够迅速产生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热。 但是这三样东西的比重却是不一样的,和自然界中的许多东西一样,经过长途运输颠簸后,一些比较轻的物质就会逐渐分离出来,被挤压到火药桶的表层,一些重物资,却逐渐沉淀到了火药桶的底部,比如硫磺。 这样的东西,装到枪械里面后,就会导致刚刚搅拌好火药,和那些装入桶里的火药比例有些差异,也可以说桶装火药这个时候因为比例变了,倒是燃烧不充分。 装入枪械中,火力不足不说,产生的药渣也多,更容易堵塞枪膛,严重者更有可能炸膛。 不过在士兵射击时,使用火药是从上到下使用,他们一下子感觉不到差异,并且会在射击时,不断的调整枪膛高度,这也解释了平时训练中出现的各种不准。 当贺元龙这小盒刚刚调配的火药拿出来时,因为药量猛,射出去的弹丸直线距离要远一些,却是直接越过了靶子,导致脱靶。 贺元龙听了唐学志一番话后,这才焕然大悟,“这,原来是这样呀,爷真是神人呀,要不是您,小的还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问题呢。” 听唐学志解释完这些,贺元龙却对唐学志更加佩服了,想来,这东西如果让他来做,肯定会比自己更加出色,想想自己这点本事,唐爷竟然还赏赐了他五十两,有时候想想都有些愧疚。 唐学志脸色却突然变得严肃,道:“这道理,我是告诉你了,但是此乃绝密,就只你我二人知晓,可是记下了?” 贺元龙知道厉害,也不敢有半分怠慢,赶紧表态道:“是,这个元龙记下了,哪怕是对天王老子,我也不敢说出去。” 随后,唐学志笑了笑,道:“既然知道了这个问题,那就得想办法解决,我倒有一法子,你可以去试一试。” 对于唐学志来说,这火药粒装并不是什么秘密,在后世,只要稍微有点军事常识,或者爱泡军事论坛的人都知道,在网上也不是什么秘密。 但是在大明时代,似乎有许多人还不懂得这火药粒装的奥妙。 唐学志不知道戚帅当年研究火器的时候有没有将火药粒装化,但是现在的大明眼下,却是没有这么做,要知道也很简单,因为据肖掌柜透露,这些火药都是从大明军营中倒卖出来的。 而且根各种武装交火时缴获的火药来看,似乎还没有粒状火药的影子。 根据大明对后金的一些战争史料中显示,明军虽然装备了大量火铳,但是这些铳的质量似乎并不太好,一些士兵使用时本应该抵在右肩,瞄准了再开铳。 但是因为炸膛的次数多了,导致士兵对自家武器的不信任,许多人因为害怕,端起铳枪,用手拿着它在距离很远的地方,才敢放铳,也不管能不能打中,只是开铳装胆。 不用说,这能打中才怪了。 从这重重迹象表明,明军除了火铳质量有问题外,导致炸膛的因素还有许多,其中之一便是因为火药分离严重,导致一些残渣没有清理干净,堵塞枪膛,造成枪膛磨损严重,有可能会导致炸膛。 另一个自然是枪械管壁厚薄不一的问题了,这当然是枪械工艺问题,但是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也不能忽视,那便是药量问题。 简单的说就是装药的药量,没有一个标准化。 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 这没有错,然而装药也按照自己的习惯,想多一点便多一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