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抒解疑难 清浑支离(1 / 2)
“龙虎交会罢,金鼎产玄珠;金花开汞叶,玉蒂长铅枝……” 石墨声音郎朗,响彻远近。 随着他述说完毕,一个身着青色宽袍、额头扎一根玉带的年轻修士,约莫金丹中期修为,对着他深深拜谢。 旋即便退后两步,避让过去。 此间所在,是两道百余丈高的连片小山山间的位置。名义上算是“山凹”,但是较两侧山巅却也只是稍矮了六七丈。两侧三五道、六七道清泉汩汩留下,让过山间凹中微凸的一片半圆形场地,环抱东西而下。 这清泉落在青石之上,其实声音并不算小;但奇特的是,在这里的奇特景致之下,却并不教人觉得吵闹,反而异常静谧。 和其他玄宗不同的的,启化玄宗有一独特的“部台”制度。 在金丹、元婴二境中,依照资质潜力高下而分,共立下超出寻常弟子等阶的“十二部台”,随考核时有升降,算是弟子中的精英人物。十二部台之总数,大约占据了弟子数目的四分之一。 这较之只占弟子总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更少的“真传殿”等制度,未尝没有可取之处。虽然稍显繁复,但是得到因材施教的针对性,的的确确是加强了。 以石墨晓谕一宗的“入门仪式”待遇,自然是入得十二部台中的第一台。 每一个小境界的“第一部台”,自然都是启化玄宗真正的精英。 如今金丹境中“第一台”,共有弟子一十二人。 大家都是眼高于顶之辈,石墨初来乍到,自然有人不服;但拿捏区区玄宗层次的弟子,对于石墨而言自然是易如反掌。三日前在踏月峰小聚一次,石墨自称“入门七日,四典咸通”,一番精辟论述本门经典妙意,已然令数人钦服。 到了今日再聚,许多念头转得快的人,已是放下姿态,变“论争”为“请教”。自己固然能得好处,也能无形中拉近了双方关系。 石墨对于如此景象,却是来者不拒。 青袍玉带的那人离去之后,又有一人上前。 此人肌肤莹彻,目光柔和但眉峰锐利,锦袍散开尽显不羁之风,微笑言道:“墨师弟。我近日领悟门中《牧牛图》中的‘舍心入密法’,体悟一偈,自负已尽得其妙。但是以此玩味守心,神气流转,却感受到依旧是隐隐隔了一层。不知你可能帮愚兄断上一断?” 石墨目光微动,道:“和师兄但说无妨。” 启化玄宗八部经典中的《推演》一部,不拘一格,通篇经典并无一字,而是二十四道图卷。每一道图卷,皆有十二中“入密”门径,谙熟之后,对于闭关修持、神气清宁大有好处。 眼前这人名为和颐真,在启化玄宗金丹境第一台弟子中名列第二。 当然,这是在石墨入门之前,如今退居第三位。 和颐真推演的图卷,是十二图卷中的《牧牛图》。 和颐真缓缓道:“我推演之道,从舍心入密入手,最终目的是证得‘无我恒心’之境。所得之偈云: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 石墨、和颐真之后尚有三四人,听闻此偈,都是暗暗叹服。 石墨微笑道:“此中意境上佳,但尤自隔了一层。以师弟我之见,‘恒心’是有了,‘无我’则未必。” 和颐真目光一动,道:“墨师弟能否斧正一二?” 身后数人,也是极为期待的神色。 石墨略一思忖,澹然道:“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含万象空;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 和颐真仔细吟了两遍,目光一亮,击节道:“大善。” “听君一言,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看向石墨的神色,又为之一变。 石墨笑道:“不敢当。” 和颐真略一思量,道:“愚兄有一言,还请墨师弟你斟酌思量。” 石墨心中一动,道:“和师兄但请直言。” 和颐真道:“我等‘第一台’弟子亲身经历,固然都知道墨师弟的道行慧根,无愧于宗门隆重引荐,待之以厚礼。但是其余同门、师长、晚辈,则未必尽都知晓。若使阖宗上下人人归心,最善之法莫过于‘正经籍’。通彻八典,未必需要讲究速度之快;只要在一经之中留下印记,便再无人能够质疑。” 石墨微笑道:“我知道了。感谢和师兄良言相劝。” 和颐真又是郑重一拜,方才离去。 和颐真所言,既是各大玄宗之“风气”,又的的确确是考较诸宗弟子才器的最佳标准。 这几日石墨也有所了解,远近数十家玄宗近三万年来,但凡能够在金丹境中更易本门《正经》、《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