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李世民先发制人(1 / 2)

加入书签

“太子对齐王说:‘现在,你已经得到秦王骁勇的将领和精锐的士兵,拥有兵马数万之多了。我与秦王在昆明池为你饯行,让勇士在帐幕里将秦王杀死,上奏父皇时就说他暴病身亡,父皇应该不会不相信。我自当让人进言,逼父皇将国家大事交给我处理。尉迟恭等人已经落到了你的手中,应该将他们悉数坑杀,谁敢不服!’”李世民将王晊的话告诉了长孙无忌等人,长孙无忌等人劝李世民先发制人。

“骨肉相残,是古往今来的大罪恶。”李世民叹息道,“我当然知道祸事即将来临,但我打算在祸事发生以后,再举义讨伐他们,这不也是可以的吗!”

“作为人之常情,有谁能够舍得去死!现在大家誓死侍奉殿下,乃是上天所授。”尉迟恭听后很是激愤,嚷道,“现在大祸临头了,殿下却神态自若,毫不担忧。即使殿下把自己看轻,又怎么对得起宗庙社稷呢!如果大王不肯采用我的主张,我就准备逃身荒野草泽,恕不能留在殿下身边,拱手任人宰割!”

“如果殿下不肯听从尉迟恭的主张,事情肯定要失败了。”长孙无忌说道,“敬德、君集等将军,都是跟随殿下多年的忠义之士,既然他们要走,我也跟着走罢,恐今后不能够再事奉大王了!”

李世民见状,挽留着说道:“我讲的意见也不能完全放弃,明公再计议一下吧。”

“如今大王处理事情犹豫不定,这是不明智的;面临危难,不能决断,这是不果敢的。”尉迟恭说道,“况且,大王平时畜养的八百多名勇士,凡是在外面的,现在都已经进入宫中,他们穿好盔甲,手握兵器,起事的形势已经形成,大王怎么能够制止得住呢!”。

“殿下可还记得李大将军临走时留下的锦囊?”杜如晦说道,“此时,已然是紧要之时了,何不看看锦囊有何妙计?”

听到此,李世民才想起来李靖留下的锦囊,于是打开来看。

兵法云: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君子成器,当若鲲鹏。仅此一句,让李世民下定了决心。

“玄龄先生,先前让你收罗太子和齐王的把柄,可有收获?”李世民既然下定了决心,说话的语气也变得更加坚定了。

“禀殿下,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后宫嫔妃,臣这里有太子与齐王的玉带为证。”房玄龄从袖袍中取出两条玉带交给李世民,说道,“若殿下将此罪证禀呈皇上,太子与齐王必将受到惩罚。”

“惩罚?惩罚可不够。”李世民狠下心,说道,“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绝。”

“殿下的意思是?”房玄龄心中一震,问道。

“有此玉带,父皇定会怀疑是我陷害太子与齐王,届时,必然会召集亲信查验真伪。”李世民神情严肃,命令道,“明日父皇与百官将于临湖殿议事,本王今夜寅时就要进宫,面呈父皇玉带之事,届时必然传太子与齐王至临湖殿。长孙无忌,待父皇传召之后,你率宫中宿卫,将父皇转移至海池泛舟,不得伤害父皇圣体,明白否?”

“臣明白!”长孙无忌领命。

“尉迟敬德、侯君集、房玄龄、杜如晦,你们四人与我一道,率一百玄甲军,藏于临湖殿,把控各处要道,等建成和元吉一到,就将其击杀。”李世民斩钉截铁地下着命令,“张公瑾,你率领三百玄甲军控制玄武门,待太子和齐王卫队进宫后,关闭宫门,阻止东宫的宫府军冲宫。”

“臣等明白!”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侯君集、张公瑾等文武齐声说道。

“宇文士及,本王交待你一个重要的任务。”宇文士及乃是前隋大将宇文述之子,李世民看着宇文士及,说道,“明日凌晨,待父皇前往海池之后,你率领一百玄甲军至南大门,将裴寂、封德彝等元老重臣引导至海池,与父皇会面。”

“臣下领命!”宇文士及抱拳说道。

“宫中出事,太子余党定会猛攻玄武门,或者转头进宫秦王府。为保万无一失,需两名得力猛将留守。”李世民看向了秦琼和段志玄,命令道,“秦琼、段志玄,你二人各领一百玄甲军,留守秦王府,务使贼寇入府,伤及亲眷。”

“末将领命!”秦琼与段志玄抱拳喊道。

“程咬金,你率领剩下的一百玄甲军,作为策应。”李世民目光扫视着众人,命令道,“舅舅,为防止兵力不济,劳烦您赶赴刑部大牢,释放囚徒,进行武装,带往玄武门助战。”

“臣等领命!”程咬金、高士廉纷纷领命。

“诸位,成败在此一举。”李世民双目有神,果敢坚毅,抱拳致礼道,“事成,则同享荣华,事败,则共赴黄泉,世民在此先行谢过了。”

“臣等愿追随秦王殿下,生死与共。”众文武齐声拜道。

“殿下,臣有一问,不知当讲与否?”程咬金虽说是个武将,却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