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6 章(2 / 3)

加入书签

“是去……祭拜?”

杨徹疑惑。他的身份,杨家只有杨泉一人知晓。为了他身份的隐秘,杨泉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告诉杨信。

杨信的眼中一层忧郁,不像是知道真相。

脑海中正想着要怎么搪塞,杨信再次开口,声音低沉:“是爹让你过去的?”

他含糊道:“是。”

杨信僵站着,呆呆看他许久,微微张口,似乎想说什么,最后又咽回去,转身进院,背影沮丧,步子沉重。像刚经历了一场离别。

杨徹也有些伤感。走进书房,明玕端着姜汤过来,是杨信吩咐人送来,怕他出门这么久寒气入体。

姜汤冒着滚烫热气,端在手中汤药还有些烫手,显然是刚煮好。

明玕纳闷道:“大公子生平第一回关心公子,今个儿真是怪了,又是等公子,又是送姜汤。”

是看在伏家的面子上。

也或许是看在他“伏清”的面子上。

他喝了一小口,还有些烫。心中不禁在想,若是有朝一日,杨信知道他不是杨徹而是伏清,是会喜还是会怒。

一个他眼中死了十多年的人,其实一直和他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

手中姜汤温了,他几口喝下,须臾身上便发热,舒服不少。

次日,邱叔带着下人将两边院子都布置了一番。

除夕杨徹起个大早,下人已经将春联都贴上,杨徹吩咐明玕和郁离将方鉴送的年画也都贴上。

年画虽然工笔粗糙,却是方鉴一片心意。

平日他与杨信不在一处用饭,如今过年,要到主院与杨信一起。

即便年夜饭,二人也没什么交流,下面桌的下人们虽然一起用饭,却不敢嬉闹。年夜饭吃得安安静静,冷冷清清,丝毫没有过年的热闹喜庆。

快结束的时候,他给杨信倒了杯酒,端起酒杯起身道:“来京几个月,大哥对我照顾颇多,这杯酒弟敬大哥,祝大哥明年春闱金榜高中,仕途顺遂,前程似锦。”说完一饮而尽。

杨信面色温和许多,甚至对他露出难得的一丝笑意,端起酒杯道:“大哥也祝你明年金榜题名,仕途高升。”

见杨信饮下酒后,他便说起明年春闱。

如今距离春闱只有一个多月,开年朝中就要商议春闱之事。作为举子,最关心的还是主副考官。

杨徹将上次与李姈的谈话转述给杨信,“我猜想主考官绕不开这三人。胡阁老原是吏部官员,重视人才选拔和官员考核,柳侍郎和魏尚书都是礼部官员。如今陛下想通过科举选出认可他当年宫变夺位之举的官员,所以我猜想明春的考题,很大可能与此有关。”

杨信沉思一下,认可地点头,眉头却皱了皱,“我隐隐觉得明年的春闱不会太平。”

“考题与此有关,就必然会出现反对之论。陛下非顺位继承,不合礼法宗法,不是天下读书人都认可,必然有举子会写出逆言悖论文章,朝廷严惩,届时恐出人命。”

也不是明年春闱才会有,这些年的乡试、会试,都有文人在科场上写出这样的文章,怒骂皇帝弑兄夺位,残害忠良,不仁不义不忠不悌,非贤君明主等等。最后都下狱问罪。

明年若真是这样的考题,恐怕只会更多。

“在所难免。”这世上总有人一腔热血未冷,想把丑陋罪恶揭露给世人看。

他叮嘱:“你我落笔时皆谨慎些,莫一时意气用事。”

杨信看着他没有回应。

杨徹也不再多言。

杨信便转开话题说起永平府父母,他们二人如今都不在身边,底下那几个小的恐怕都光顾着自己淘气,也不能陪二老。

他们二人的谈话轻松下来,下人们也都大出一口气,才敢说笑。

年夜饭稍稍有过年的气氛。

用完饭,杨徹便回自己的房间,听到两边院子里的下人在院中吵闹游戏。

他往年没有守夜的习惯,也是因为年夜饭后,便只剩他一人,无人说话,无人游戏,他又不喜夜间点灯看书,觉得太无聊。

今夜他坐在窗前,想着这会儿李姈做什么,这些年她依着惯例进宫陪皇后,大约家宴过后,也独自一人吧。

公主们都已经出阁,未出阁的年岁太小,其他宗族女眷她并不相熟。

这么多年,她把自己活成孤独一人。

坐了一小会儿,他系上斗篷,叫来张延,没有套车,提着灯笼出门。

五魁街两边的院舍灯火通明,家家户户欢声笑语,偶尔听到犬吠,似乎也在替自己主人庆祝除夕。

他沿着五魁街走到尽头,拐进另一条街。

“你这是要去哪儿?”张延问,“天寒地冻,夜里风冷,别受了寒。”

“没事,就随便走走,今天除夕出来看看这万家灯火。”

杨徹走了一段路又拐进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