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入坑(1 / 3)

加入书签

翌日,二人在山洞碰头,分别备好了制药所用工具和药材。

小豆苗拉着她进洞里,道:“晚姐,你瞧。”

俞唱晚见洞中多了一张简陋的木桌,看起来不大牢靠,但比她一直弯腰做事要好太多,当即跟小豆苗道了谢。

后者红着脸摆摆手。

“来,帮我把那些笨重家伙什儿拿出来,姐姐给你好好开开眼界。”

小豆苗登时眉开眼笑,将背篓里的杂草拨开,取出倒扣的铁锅,下面竟藏着各式各样的陶瓷器皿,“晚姐,你怎么还带了碗、笔洗?这个像茶杯,但又有个豁口。还有这个,圆不拉几的是花瓶么,它能做什么?”

“自然是用来制药。都是家中一本医书上画着的,没有名字。”

这本医书便是记载寒食散方子的麒麟书册——这个名儿是俞唱晚自己取的。

麒麟书册并非严谨的医书,而该是一本整理后的笔记。它里面记载了许多针对疑难杂症的药方,或古书上留下的方子,以及罕见药材的图描,并且还配有作者的注解。书册最后则是画了今日俞唱晚拿来的器皿,琳琅满目。

此外,还有各种器皿的使用搭配组合,以及其用于配药、制药的作用也注释得很详细。

不难看出,此书的作者是想将他毕生所学、所闻和独创的东西传承下去。

俞唱晚学制成药丸时需要用到这些陶瓷器皿,便忍痛花了二两银子在县城瓷器铺子里定制了一套。只是她穷,好些能用碗、杯子代替的她就没做,否则全套做下来,非得用一个屋子来摆不可。

好在钱没白花,当她能熟练运用这些器皿制药、配药后,发现当真事半功倍,这也是为何俞良生和周氏没阻止她的原因。

小豆苗啧了声,“都说周姨的父亲是个赤脚郎中,我瞧着他老人家指不定是宫里的御医呢,这些东西咱们哪儿见过?还有你看的医书,上面那么多方子,我总觉得比陈大夫的还高明。”

俞唱晚微哂,只当他是拍马屁。不过她也怀疑过自己外祖家可能不是赤脚大夫,说不定真是岐黄世家。她自小看的麒麟书册、药典、药经都是母亲的陪嫁之物。

周氏不会岐黄之术,但知道简单的医理,也识得很多药,很懂药材的栽种采摘,能教的都教给了女儿。

不仅如此,周氏一手小楷极是漂亮,诗词典故信手拈来,两个孩子都是母亲开蒙的。俞行舟小小年纪就能入岱岩书院读书,他娘功不可没。

心里思绪万千,手下动作麻利,工具摆放齐整,俞唱晚指挥小豆苗去洞外给小火炉生火,她则开始处理那袋砂。

小豆苗将生上火的小火炉提进来,把那口铁锅放置上去。

待锅底生烟,俞唱晚将几种五颜六色的粗砂倒了进去,许是倒得有些猛了,登时尘土满天。

二人连忙眯着眼,并跑到洞外。

尘埃落下,俞唱晚用小铲子翻炒着粗砂。

不知是不是有些细微的尘还在空中,她喉头的痒意越发压抑不住,终于猛咳起来,“咳咳咳……”

“我来。”小豆苗赶紧一手接过锅铲一手替她顺气。看着晚姐微佝着单薄的身子走出山洞,他纳闷儿,近来她似乎时常咳嗽。

洞外一片青翠,俞唱晚单手撑在洞口边的树干上,低垂下头,深吸几口气,那清甜的空气才将喉头的痒意压住,胸中的闷胀渐渐缓解。

一滴晶莹从眼角滑到鼻尖再落下打到枯叶上,“啪”的一声。

俞唱晚知道,方才的剧烈咳嗽是引发了无名绝症导致的。

再回到山洞炒砂,小豆苗叫她蹲下。

俞唱晚手上不停,矮下身子,一块褐色的布掩住她的口鼻绕到脑后,小豆苗把它打了个结。

她认出这是他内衫的布料,心尖又暖又软,绯红的眼给那得意小少年抛去一个感激的眼神。

小豆苗见她不再咳嗽,便放了心,清了清嗓子,“这还挺好玩的。”跟炒菜一般。

半大的孩子就知道玩儿,俞唱晚白了他一眼,“这需要不停翻炒一个时辰。”

锅里是石钟乳、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紫石英磨细的砂,这便是最早的五石散。五种颜色对应五行,又称为五行散。

“不会吃坏肚子么?”小豆苗嫌弃地撇了撇嘴,以前听他爹说,只有灾荒年饿极了的人才会吃石头吃土,谁知道那些富人居然还花钱买石头来吃,实在是匪夷所思。

俞唱晚眼中闪过一丝星芒,“不会坏肚子,只会坏脏器。”

小豆苗坐在火炉旁,双手撑着下颌,仰头见少女脸上泛起柔柔的光,直觉得她一定能做出来最好的寒食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