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38章 李纲要乞骸骨(1 / 3)
眼看着李孝恭解决完了屈突通和秦琼等人的问题,解决的还不错,李元吉就把重心转移到了说服谢叔方的事情上。 时间已经入冬了,距离正月也近了,李孝恭决定在正月跟漕运和海运上的世家豪门摊牌。 那么谢氏和其他世家豪门入局的时间也就到了。 谢叔方整合谢氏也需要时间,所以得尽快说服谢叔方才行。 事实上在李孝恭补偿屈突通和秦琼等人的时候,李元吉就写信跟谢叔方接触过了,只不过谢叔方的态度很耐人寻味。 说他答应吧,他每次回信都避免着谈论这个话题。 说他不答应吧,他又没有言辞的拒绝过这件事。 这就让李元吉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李元吉思量再三,决定将谢叔方召回长安城亲自见一见。 年关将近,用李渊想一众兄弟、儿侄、皇亲国戚的名义,将谢叔方一同邀请回长安城共聚一堂,也不显得突兀。 召谢叔方回京的诏书送出去以后,陈叔达就来了,并且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好消息。 “你说什么?” 太极殿内。 李元吉刚刚写完召藩王们回京的诏书,就被李纲的话震的是外焦里嫩。 既然决定了用共聚一堂的借口召谢叔方回京,那就不能只召谢叔方一个人,其他的李氏族人,皇亲国戚,也得一同召回。 而李氏的族群不小,跟李氏有姻亲的人也不少。 所以需要写的诏书就多了。 在此之前,李元吉已经写了数十份诏书,派遣了数十位谒者了。 陈叔达躬身站在殿中,听到李元吉的疑问,再次重复道:“回殿下,岳州城已经建成了,从林邑引进的稻种也初见成效,已经收割了一茬了。 虽然做不到像是林邑那样的一年三熟,但一年两熟还是没问题的。” 眼下,大唐上下已经没有人怀疑有稻米能一年三熟了。 在任瑰从林邑使臣口中套出消息,并且派人去了一趟林邑,带回了能一年三熟的稻种以后,一直关注着此事的李纲等人就彻底的信了。 不过他们仍旧怀疑这种稻种到了大唐以后,能不能做到一年三熟。 毕竟,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说法在。 林邑的稻种到了大唐以后,也有可能水土不服。 所以他们对此事虽然有所期盼,但期盼并不大。 事实证明,他们的怀疑是对的,但结果却比他们预料的好。 林邑的稻种到了大唐以后,确实没做到一年三熟,但却做到了一年两熟。 这对大唐而言已经是好的不能再好的事情了。 这代表着大唐只要大力的推广这种稻种,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以后,大唐的粮食产量就会出现大规模的增长。 这对大唐这个方方面面都跟粮食挂钩的国家而言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陈叔达着急忙慌的跑来禀报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真正把李元吉震的外焦里嫩的却不是这个,毕竟,推广林邑水稻的成果虽然惊人,但一切都在李元吉预料之中。 甚至可以说,李元吉就是在知道结果的前提下,才推动此事的。 所以此事无论有任何变化,都影响不了李元吉。 真正让李元吉感到震惊的是岳州刺史和任瑰的建城速度,从任瑰到岳州去到如今,也不过过了一年半而已。 从岳州开始筑城到现在,也不过过去了大半年而已。 以大唐如今的营造水平,大半年之内根本建不好一座城。 所以真正让李元吉感到震惊的是,岳州城居然建好了?! “你确定?!” 李元吉目光直直的盯着陈叔达问。 陈叔达有些振奋的点着头道:“臣确定,岳州的水稻确实可以做到一年两熟,三省此前派出去的天使有明确的记录,殿下要是不信的话,臣可以派人去将记录拿过来给您看。 此外,裴公已经动身前往岳州了,相信不久以后就有消息传来。 到时候殿下就可以通过裴公所言,证实臣所说的话不虚。” 李元吉是在问这个吗? 明显不是。 不过裴矩能在岳州传来消息以后就急匆匆的赶往岳州,连年都不过了,可见裴矩、李纲、陈叔达、萧瑀四人都很重视这件事。 这也说明了他手底下的一帮子重臣并不是尸位素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