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春坊(2 / 2)
母后念在先皇只剩祈钰一个嫡系亲兄弟,才放了祈钰的小儿子祈巾,也算是给祈钰留下血脉。再者祈巾小时候常常进宫,母后在父皇去世后,郁郁寡欢了很长一段时间,那祈巾自幼是个聪明伶俐的,把母后哄得直乐,母后怕是对这祈巾也是有感情的。于是当年念着母后心意,又看着祈巾年幼,终究还是心软了一次,没有处决祈巾,而是将其控制在宁边与祈国的边界白勺,永不得回京。 如今这祈巾长大了倒是不安分了,居然去了燕莎国,还监视打探赵至诚的行动。这小儿究竟能有多大的本事,祈林虽不畏惧,但是却也不得不防,毕竟当年祈钰的旧部仍有不少分散在各国。只是,若这次抓住那祈巾,必然是要处死的,就是太后这里怕是还要交代一下。 用膳后,皇帝和太后在后方香林园叙话。皇帝看着远处正盛开的七里香,似是不经意间对着太后道:“母后,您看这七里香也开了,甚是艳丽,那白勺的七里香更是远近闻名,不知和皇宫里的相比如何,朕倒是真的想去看看。” 太后一听白勺,心里微动,猜测着莫不是那祈巾离开了燕莎国?太后明了,若是祈巾真的闹事了,这皇帝怕是在试探自己的态度呢。太后索性直言道:“皇儿,母后近来身体不适,朝中消息并不甚灵通,是不是那祈巾出了什么岔子?” 皇帝见太后不曾避讳,也就坦诚了道:“母后,祈巾离开了白勺,去了燕莎国,派人打探赵至诚的消息,怕是要有所动作。” 太后若有所思,一会儿才道:“皇儿,哀家知道你当年念及哀家的心意才留那小儿一命,只是皇儿那小时候的祈巾终究是长大了,现在的祈巾远远不是当年的那个小儿了,哀家念及的是那年幼的小儿。” 皇帝明白太后的意思了,也算是了却心头的一桩事,于是正准备起身道别,却又听闻太后道:“倒是哀家前一段时间听说,皇儿让诚儿去接燕莎国小公主了?” 皇帝略有心惊,但这事迟早是瞒不住的,正了正脸色才道:“确有此事,朕虽有皇后和太子,后宫也有几个妃子,但常常仍觉孤身一人,每每想起那燕莎国小公主就忍不住心里的异动,倒也希望有个人能陪一陪自己。” 太后抿了抿茶,复又语重心长道:“皇后,哀家知道你为守住你父皇的江山尽心尽力,哀家也知道你一直很孤独,哀家看在眼里也是心疼的紧,也一直希望有个人能走进皇儿的心里,让你能稍稍放松片刻”。 皇帝听了心里咯噔一跳,知道太后必然还有话说。果不其然,皇上又听太后道:“但是皇儿,你可是真的喜欢那燕莎国小公主?” 皇帝自己也常常在想,自己对百里珠的感情,如今被太后问中了心事,倒也直白道:“朕其实不知,朕只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想着那孩子,每每想起那孩子,心中就觉着熨帖,想让那孩子离朕更近一点,无论如何,朕终究是在意的。” 太后太了解皇帝的性子,叹了一口气,才道:“可是皇儿,那燕国小公主自幼在燕莎国长大,听闻被百里铭宠爱至极,来祈国必然是不情愿的,就算是来了怕是也少不了一场闹腾啊。” 皇帝默然道:“这些朕也都想过,朕也曾想过放手,可是这百里珠在朕的心里早已经烙下了印子,就算是百里珠心里没有朕,终究也该是要陪着朕的,朕放不开手。” 太后微微叹气,皇帝自幼有主意,却也容易偏执,若是那百里珠性子刚烈,这宫里怕是也不得安生,皇帝的日子怕是也不好过。 太后:“你既要接百丽珠护进宫,为何又派了诚儿去接,那诚儿至今也未娶妻,长得又相貌堂堂,品行也端正,就不担心诚儿和那百里珠生发感情?” 皇帝又道:“朕自幼与赵至诚一起长大,对赵至诚也算是了解,赵至诚为人冷漠,尤其是对女子,朕曾多次为其介绍大家闺秀,其中不乏姿色与德才兼备的女子,赵至诚也都以各种理由推脱,他怕是对女子感情向来淡薄。何况赵家的家训乃忠君报国,赵至诚多年打仗,与朕配合内稳朝堂,外安天下,即使真的有了自己的想法,也必然会顾及朕的感受,不轻易表露,朕信任赵至诚。” 太后听了也不再说什么,只道午间乏困,要休息了。太后知道皇帝有自己的想法,自己说多了亦无用,但还是想给皇帝提个醒,留个心眼,也不是故意给皇帝心里留疙瘩,只是希望未来若真的发生什么,皇帝能有所准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