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章 永乐帝:把夏元吉家给朕抄了!(1 / 2)

加入书签

建文时空。  燕王府,书房。  朱棣站在门槛的位置,望着周边熟悉的一切,愣愣出神。  回味起刚才一个时辰的经历,仿佛,大梦一场。  然而袖中的毛栗子,还有那半截留存的雪茄都告诉他,一切都是真实发生。  ‘仙师之法,竟能令孤与往世之人相见,实在是惊叹。’  终于回过神来的朱棣,目光看向书房,一道坐着的黑衣背影映入眸中。  ‘嗯?’  ‘大师竟还未离去。’  ‘这样也好,不用等到明日,现在就可将仙师的话代传给他。’  朱棣踏步入内,来到道衍和尚身前,上下打量了眼这位十几年如一日撺掇自己造反的黑衣大师,不由心生感叹。  “大师就是大师,入定到这般地步,天下罕有。”  话语刚落。  “哈…咻~,哈…咻~,哈……”  鼾声从道衍鼻息传出。  …………………………  永乐时空,永乐十九年。  顺天府(原名北平),紫禁城养居殿。  秋末凉风飒飒,午后阳光明媚,六十一岁的永乐帝老朱棣正吃着下午茶糕点,看着六部呈上来的折子,越看眉头皱的越紧。  忽而,有一小太监弓着身子,踩着轻快的小碎步入内。  “陛下,户部尚书夏大人在外觐见。”  老朱四听到是夏原吉,点了点桌子。  小太监心领神会,随即掐了掐嗓子,站直身板。  “宣,户部尚书夏原吉觐见…!”  唱名刚落,一位身着绯红官袍,个头不高,身形消瘦的小老头走了进来,行完礼之后,夏原吉直接开了口。  “臣恳请陛下,收回北伐之命!”  数日前,于永乐第二次北伐中被老朱四干懵逼的阿鲁台再一次穷疯了,率兵劫掠大明边境,这消息传到老朱四的耳中,气的老朱四当天晚膳都没吃,二话不说抄家伙,下旨六部、明春再伐漠北。  永乐年间,朱棣亲征漠北前后共计五次,前两次战果极为彪著。  第一次北伐,朱棣率军深入漠北,歼灭五万蒙古精锐铁骑,促使蒙古本部鞑靼向大明称臣纳贡,一举定鼎了大明龙威;  第二次,明军在忽兰忽失温与蒙古进行一次史上规模最大的巅峰对决,明军共计投入了五十万兵力,蒙古也有三十万左右,这几乎是蒙古的所有家底。  此一战,明军大败蒙古,亦是自此战后,蒙古人见了大明的旗帜都得绕着走,根本不敢与之争锋。  也是这第二次北伐,大明国威达到鼎盛,永乐大帝之名威震四海,八方来朝,莫敢不从。  通过这两次北征,大明基本解除了北方蒙古的威胁,蒙古短期内也没有力量再对明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至于小股兵力的袭扰,只要加强北方边境的防御,问题不大。  这两次北征,朱棣也是得到了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的支持,各部咬着牙吃咸菜也把军需给凑齐了。  然而,距离第二次北伐时隔七年,第三次的北伐旨意刚下,六部便是纷纷上书劝谏。  原因也简单,无非以下两个。  一、此次袭扰边境的阿鲁台只是小范围的侵扰,根本没有必要搞这么大阵仗亲征,加固一下边境防御即可,而且草原各部势弱,大明正应该趁此时机与民修养,积攒国力。  二、朱棣今年已经年过六旬,近些年屡屡抱恙,漠北风寒,这要出了点什么事,国之根基都将动摇。  三、国库经不起折腾了,为了支撑永乐年间的南北战事,百姓赋税已经加了好几道,民间已然是有着哀怨渐生。  原本正在看折子的老朱四,抬头看了眼夏原吉。  “朕下旨六部商议北伐事宜,不是问你们该不该打,而是让你们准备北伐战需。”  言下之意,老子不是在问你们行不行,更不是在征求你们的意见。  这王霸之气,不愧为永乐大帝。  见老朱四一意孤行,夏原吉面色也是不好看了。  心一横,豁出去了。  “如果朝廷大臣都顺从陛下之命,那他们就都是谄谀之臣。”  这话一出,老朱四的脸色瞬间就黑了,将折子往御案上一甩。  “你的意思是,朕若不听你们的,朕便是昏君了?”  夏原吉睁眼说瞎眼,这一刻宛如魏征附体。  “臣不敢。”  “我大明建国以来,太祖高皇帝便主张与百姓共天下,永乐年间战事频繁,百姓赋税变得无比沉重,如果陛下也想效仿太祖高皇帝与百姓共天下,就应停止北伐。”  “至于阿鲁台掠境,臣虽非兵部,但也知晓兵书,那不过是穷恶小闹,只需地方整顿一番,加强边境驻防便是,何须陛下率领大军亲征!”  老朱四听完,沉默了会。  ‘这老小子说的竟然有点道理。’  ‘可朕是皇帝,岂能承认自己错了?!’  ‘再说了,若是承认了,这仗便打不起了,有生之年不能将阿鲁台给灭了,朕虽死有憾。’  片刻思索,老朱四冷声开口。  “伱是说,朕如今所做,上负太祖,下负黎民?!”  夏原吉还是先前那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  “臣不敢。”  “你已经敢了!”  老朱四猛的一拍御案站了起来,虎目怒瞪着夏原吉。  “来人,叉出去。”  话音刚落,锦衣卫便是涌入,一把将夏原吉叉起来就往外送。  刚走到门槛,朱棣的吼声又是追了上来。  “传旨锦衣卫,去把夏原吉家给朕抄了!”  做完这些,朱棣才缓缓坐了下来,胸口起伏,气的不轻。  而就在这個时候。  只见这殿外,四道身影先后走了进来,为首的是个大胖子,接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