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零四章,进亦忧,退亦忧。(1 / 2)

加入书签

苏老二为啥那样信奉揉耳朵呢?  前些年,已经不知道是哪一天了,苏老二忽然觉得两脚发痒,开始的时候他不在乎,总是痒了就挠一挠,搓一搓,后来越痒越重,越频繁,有的时候半夜黑了都会痒醒。  苏老二就四处求医了,开始的时候医生都给他介绍外用的药物,什么“达可宁,萘替芬酮康唑软膏”等,  后来,那外用的药物不再起什么作用了,医生就说得用口服的药物,什么“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等,他都吃了个遍,结果还是效果甚微。  苏老二的一个亲戚会中医,并且对散药,药汤很是擅长,往往一捏儿捏儿的散药就可以解决瘟疫,痢疾等顽症。  开始的时候,那个亲戚就给他散药让他用,后来给他草药让他熬成水洗脚,结果还是那个样子。  最后,那个亲戚也失去了信心,对他说了一句先前那些医生们共用的一句话:“这是真菌,目前,全世界都没有治疗的好办法”。  这算是最终的判决了!  从此,苏老二就过上了痒了就搓搓,醒了就醒醒的日子。  也就在那无可救药的日子里,苏老二参加了一个赴外省的学习班,时间是两个星期。  住在那个客房里,他发现了一个现象,客房里洗澡间每天早上都有服务员更换两管新的沐浴露。  开始,苏老二总是埋怨,这不是浪费吗?昨天晚上的都还没有用完嘞。  后来,他便认为,既然每天配两管,肯定是有道理的,至于是什么道理自己不知道,那是自己这方面知识不够的原因。  从那天起,晚上洗澡的时候他总是把那两管“沐浴露”都挤出去,反正用不完第二天也是被服务员扔掉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挤出去的多了,自然就会波及到两个脚上,就这样一直到结束。  就在他结束学习回到家里一周以后,又一个赴汴城的学习机会又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时间也是两周。  “天下的乌鸦一般黑”,汴城客房里的规矩和先前那个客房的规矩一个样,也是每天更换两管新的“沐浴露”。  一个晚上,苏老二一点也睡不着,他总觉得自己的身上好像少了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呢?  是来汴城的时候忘在家里了?  不是!  是来汴城的时候忘在大巴上了?  也不是!  是白天上课的时候忘在教室里了?  更不是!  那是什么呢?反正是丢的有东西。  就在天快要亮的时候,苏老二想起来了,自己脚上那“痒”不见了。  这时,苏老二连忙把脚伸出来仔细地检查,那两只自己的脚啥时候变得如“藕”一样的凝脂了呢?  那时,苏老二就扳着那脚想到了一个事实:  什么真菌不真菌!那里有那么多叫老百姓听不懂的,深奥的,怕得要命的东西存在呢?  不就是没有好习惯,不讲卫生吗?  自己的耳朵为什么听力不下降了?  自己的头为什么不晕了?  自己的脚为啥又变得如“藕”一样的凝脂了?  ······  那不还是在中医中药理论的指导下,辩证的通过理疗而使然吗?  ………  那一晚上,他甚至都没有睡意了,他想了很多很多,从那个伟人“中国的事情我们中国人自己办,我们不需要那些来自外夷的颐指气使……”的战略眼光和伟大的理想抱负,到坚定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理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折腾的现实主义;从自主创新到师古传承;从那不夜天的汴城,又想到了灯火阑珊的苏家屯………。  这些空间里还有多少苏老二费解的事情啊!  也不知道是触动了那一根神经,他想到,现在的孩子们,从幼儿开始都食宿在校,然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直这样下去,也可以说,他们的一生中有三十年左右都吃“食堂饭”,别的什么因素他说不很清楚,也道不很明白,就这三十年左右,这个人吃的不是他亲娘亲手做的饭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缺失……。  苏老二是观察过大学毕业的孩子们在找工作,或者是工作前几年,都是需要一段时间身体上的修复,甚至………。  就更不要说缺乏那种母爱和父爱所造成的人格缺失了!  因此,在苏老二当校长的时间里,凡是单位雇用炊工,他都规定必须有他过目把关,若是发现爱好涂脂抹粉者,一律一票否决。  那时,单位里的炊工们都是一色素颜的大娘大妈。  也有的时候,他认为自己的这些做法有点偏激,但他心里想的是,难道说孩子的食物里,这“精”那“精”,这“素”那“素”还不够吗?  ······  苏老二认为,最佳“厨房”名誉获得者,应该是“洗涮碗筷”,“洗涮锅盆”的时候不使用“洗洁精”和“钢丝球”。  你用“面汤”和“丝瓜瓤”试试?再厚实的油污,看看它们还有没有立足之地了?  那天晚上,苏老二还想到,这个社会上,竟有所谓的“专家”提出要在中国废除中医中药,这不是西方的文化入侵吗?这不是西方在搞和平演变吗?  真是细思极恐啊!  在苏家屯,若是在地里干活碰住了手脚,要么他们那高级的布袋里装着“创可贴”,要么就大老远的捂着创伤口跑到村医那里去包扎,难道就不知道拽两棵漫山遍野生长着的,一年四季都绿色的“炎苗儿”在手里搓一搓,或者在食指和拇指之间捏一捏,摁在伤口上试一试?  黄疸性肝炎,那是一定要到三甲医院里去打针,开刀的,去南坡那石头笼里寻回那些陈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