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良心,往事如昨 ,十二。(1 / 1)
第二天的夜晚,当宁静来到了学校的大院里,康素贞的小屋门前来了一辆架子车,待架子车停稳,她把屋门打开,拉车的两个年轻人就进到她的院子里,一会儿的工夫,那五袋麦子都被那两个人装到了架子车上。 那驾辕的人招呼康素贞在那盛麦子的口袋上坐稳,两个年轻人拉上车子,沿着康素贞指引的道路前进了。 架子车一直来到康素贞的母校,小黄乡高中的大门前。 这时,早有一个个子不大,瘦小的老者站在大门外边等候着。车停了下来,他看见康素贞下了车,就连忙迎上前说:“贞贞,天这样冷,你亲自来了”? 听语气,那老者很是钟爱康素贞的样子。 “嗯,我恐怕发生什么差池”。 说着话,那老者打开了高中的大门,那辆架子车便一直拉到后院高中总务处的门前。 ······ 那天晚上,康素贞在第一次得到薛老喜送麦子的一刹那,她是打算立刻制止的,但那种制止是不能惊动左邻右舍的,还没有等康素贞制止的办法想出来,薛老喜已经把麦子放在屋里的地上了。 看着那几袋子麦子,康素贞能够意识到那些饥饿着的苏家屯乡邻们应该是多么的梦寐以求,那些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该多么渴望滋补呀………。 就在这个时候,她的心里突然来了灵感,平时她努力做到足不出门,但她也同样面对着一个普通人应该面对的世俗挑战。 康素贞尽量的不去打听苏家屯的事,免得心里生烦,但这些并不等于苏家屯那么多颇具传奇色彩的事情传不到她的耳朵里。 康素贞对苏家屯村里的一件事情非常敏感,那就是每年村子里的学生考上自己的母校小黄乡高中的人数。凡是她捕捉到了哪家的孩子考上了高中,他都为那个孩子,那个家庭暗地里兴奋着,并且以此慰藉着自己在那个学校里没有读完书的遗憾。 每年苏家屯新考上了几个高中生,毕业了几个,毕业生都去了哪里,每年小黄乡这唯一的一所高中里共有几个苏家屯的孩子在那里就读等等,康素贞都默默地了如指掌,并且她还每时每刻的为这些孩子们的衣食住行担忧着,她非常清楚这些苏家屯的孩子们每顿饭都是两眼馋巴巴地望着那些条件好的大队,好的家庭,还有那些借“醋缸库”麦子的大队里的孩子们啃着的白馍而垂涎三尺。 就在那一刻,康素贞立刻产生了向薛老喜再要两袋麦子的想法,因为她清楚,今年的高中里面有五个苏家屯的孩子在里面求学,她要把这五袋麦子一并送到自己的母校。 尽管自己当年在高中里上学的时间不长,但康素贞明白,因为自己爸爸康大功的声望,高中里那个总务老师对她很是待见,之间也很熟悉。她要把这些麦子全部交到当年的那个总务老师手里,让他分别存到这五个孩子的名下以充饥解馋。 为了不让苏老二知道这件事,免得节外生枝。第二天,康素贞去高中了一趟,他亲自找到那个总务老师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想法,立刻得到了老师的赞许。 下午的时候,康素贞又找来两个学生家长,向他们说明了晚上让他俩拉上架子车把那些麦子送到高中的事情。 ······· 架子车上的麦子很快过了磅倒进了学校的仓库里,一共750斤。 康素贞让车上的两个人稍等,她和她的总务老师一同来到了总务室。康素贞对总务老师说:“老师,烦你了,这750斤小麦共折合面粉多少斤,你老给我开个票,然后按目前苏家屯的五个孩子,每周补助每个孩子多少白面票,共会支持多长时间,咱俩都算一下,若是今年没有用完,明年人数发生了变化,我会及时来您这里进行重新的安排······”,说到这里,康素贞停了一下又说:“只是这件事咱俩得定一个君子协定,一,不能让任何一个人知道是我送来的麦子;二,保证这些面粉分毫不差地用到苏家屯孩子们的身上”。 “那当然,那当然,贞贞,你放一百个心,我一定会尊重你的意愿把这件事办得尽善尽美”,那老师无比激动地表态。 “老师,总得有个说法吧,你说这事咋说呢”?康素贞又问。 “好说,好说的很,每年学校里,上级都有帮助贫困生的指标,就这样对你村的孩子们说,这是贫困生的补助,你看如何”? 康素贞沉思了一下,对老师说:“这样也可以,就暂时这样说吧,若是情况有了变化,咱俩再重新制定新的方案,一定得保证不能叫任何一个人知道这件事情是这个真相······”。 一个人无论做好事还是做坏事,无论做的再悄密,再天衣无缝,人们都会从她的举止言谈中洞察出她在做好事,或者在做坏事,尽管人们不晓得她在做的哪一件好事或者哪一件坏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