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2章 P3隐藏SR刘询与他家柔仁好儒好大...(2 / 3)

加入书签

r>
刘彻觉得他现在就是在看儿孙辈的败家史,原先有多开心,待会儿可能就有多失落。

【而这丝人情味让他把汉元帝刘奭选为了继任者,即使他很清楚的知道这娃压根不适合做汉朝的皇帝,不适合做华夏的最高统治者。】

【因为汉宣帝在文治武功卓越的同时他也有个弊病,在教育上的不足。】【这个不足一是他本人自小所接收的教育,另一方面是他对子女的教育。】

【在外长大的汉宣帝没有经历汉朝皇室正统教育体系的磨练,没有像汉文帝一样前面有父亲可以观摩,没有像汉景帝、汉武帝一样父亲手把手教什么教学帝王之学。

他认识到了汉武帝践行的‘独尊儒术’是因为‘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所谓的独尊儒术不过是外儒内法,服务于国家一统,也认识到了‘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

他这句话是对帝王之术抽象提炼后的总结,正确到甚至能够给此后2000年的历代帝王上了一堂启

蒙课。

但他却低估了西汉儒家的威力,也低估了说出‘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这句话的汉元帝是多么柔仁好儒与易欺而难悟’,他仍旧让汉元帝上台为帝,甚至让失帝宠信,降职不得相的萧望之为太傅让其以《论语》、《礼服》授还是皇太子的刘奭。

后世的我们不知他是因为与许平君皇后的夫妻情深,还是当时太子身后的外戚势力已经动不得,又或者是他认识到太子会乱国时已时日不多。

不过我们可以知道一点,那个被汉宣帝评价为‘乱汉’的刘奭上台了。

即使其他儿子例如淮阳王明察好法,宜为伍子,令汉宣帝产生了易储之心,最后上台的依旧是汉元帝刘奭,还附带两个儒臣辅政。

汉元帝的所作所为也如汉宣帝一开始对他的评价一般‘乱我家者,太子也!’使得汉业遂衰,成汉室基祸之主。】

刘彻这是做梦都没想到,‘独尊儒术’这玩意儿他只是拿来忽悠其他人的方法,但竟然能够把自己子孙给忽悠瘸了??

而这个子孙还不是普通人,是汉家的皇帝,这个皇帝就带着‘独尊儒术’的套路是这个人让汉业走入遂衰的局面???



彻只觉得心都跳不起来了,想传令太医来给他送一颗护心丸。

然后看着空旷无一人的宫殿刘彻心更酸了,终归是他刘彻一人承受了所有,有点委屈……他真的好想要救心丸啊!

【汉元帝这人只是在历史上评价不高,但在历史当下他确实是个百姓爱戴,官绅推崇的皇帝,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柔仁也让他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

但他并不是个合适的皇帝,还是那句话,他过于‘柔仁好儒与易欺而难悟’。

即位后,汉元帝体弱多病难以亲政,于是无条件信任无根宦官,以为宦官无根就不会结成私党,大小事都委任宦官,却没想到这些宦官会对内与宫廷太监结为党内党,对外与见风使舵的儒臣结成外党,甚至因为无根他们玩的更开,兴风作浪,党同伐异。

他老爹说的儒生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他全部没有听进去,直接启用大量儒生参政,汉武帝诈尸都不敢做的事情他做了——纯任德教

最后政权旁落,皇权式微,汉朝从此走上了真正“独尊儒术”的道路。】【至于汉宣帝为他安排的辅政‘三驾马车’史高、萧望之、周堪?

不能奢望他们能够发挥如霍光一般辅政作用,因为他们不拖后腿已经算阿弥陀佛了。但不好意思的是,汉宣帝安排的这三人还真是来拖后腿的。】刘彻觉得头晕: "这皇帝干嘛用的,连辅政大臣都在拖后腿???"

他刘彻活这么大真的没有见过这种辅政大臣,不能帮忙就算了竟然能够被称之为拖后拖?这皇帝做什么吃的!至于刘彻所讲的皇帝是哪个,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刘彻原本还觉得自己口的曾孙还有点儿靠谱,但今儿个怎么感觉不太对啊!

【这三驾马车是这样拖的。】

【汉宣帝言儒臣‘儒生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但汉元帝的三个辅政大臣两个都是儒臣。

而且是两个不到两回合就死的死,废的废的儒臣。这三个辅政大臣分别是乐陵侯史高领衔,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为副。

尊崇儒学的汉元帝对儒家的信任让两个儒臣看到了推行仁政,他们正待施展拳脚之时,辅政大臣之一的史高动了,不甘心被冷落的他直接联合宦官反对儒臣的改革。

/>辅政大臣史高加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等宦官势力,再加上史、许两姓外戚联手,于是不费什么吹灰之力,空有一身傲气,不善计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