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章工程日志:拦街水坝(1 / 2)

加入书签

水坝是非常常见的水利设施,通常用于控制水位和引导水流,水流引入配套的发电设施后,就能够为人类活动提供电能。  知名的大坝犹如江峡大坝,其性能和规模都堪称世界之最,乃是方夏特殊集体社会的优越性代表。  因为这块土地上没有石油这种东西,社会一直在探讨使用优质清洁能源替代燃油的方案,兴建了许多大坝。  所以没人对此陌生。  只是在所有人的印象里,水坝的规模都很大。  老李满脸疑惑:“建个大坝?先不说能不能做,那应该算违章建筑吧?”  “...那你看看现在街道上的车子是不是都在违章停车。”  陈远有些无奈--公共秩序已经开始崩塌,谁还管这个?  街道上那些车子都被冲得七零八落,也没见交通管理部门骑个摩托艇来执勤啊?  他补充道:“实际上,如果我们真干成了,没准还能和...社会机构的上层人物取得联系。”  “呵呵。”老李嗤之以鼻,“你不是说现在情况危急?他们自己人都难养活,还把你拉进去?”  “正是因为物资短缺,所以...上位方式才多种多样。”  陈远没有过多解释。  这个社会崇尚考试选拔社会机构的工作人员。  但现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需要考试,或者说直接用眼睛看是最好的选拔方式。  “算了,你不用知道太多,总之我要设计一个拦...街大坝,干好了电能配给就不用那么局促了。”  陈远越想越觉得可行,直接上手画了起来。  ......  通常而言,水坝建设需要实地勘察地基,并根据地面情况和建坝地点来进行设计。  不过城市中地基情况比较稳定,或者说陈远设想中的小型水坝不需要进行那么深入的地基勘探。  通常而言,路面施工是有标准的,这就导致施工之后,道路下方的地基情况基本是可知的。  省去了实地勘探的烦恼。  要想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一个水坝,陈远需要复习一下城市道路施工的基本流程。  城市道路施工通常首先需要进行土方工程,调整地面高程和横断面形状,让其满足设计要求。  完成土壤的挖掘、填充和平整之后,要对填充土进行压实,以提高土壤密实度和承载能力。  这一步决定了道路下方的基础其力学性质理论上是比较稳定的。  再然后为了保证基础不会被积水破坏,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排水工程,最后对基础进行加固。  然而,在大雨都被侵蚀的情况下,排水系统可以视作不存在了。  长时间在积水的压迫和侵蚀下,土壤会液化,道路会发生大规模下沉!  陈远想到这里,心头一沉--这是他第一次想到这里!  长时间的学习和设计让他忽视了这又一大伴生灾害!  随着土壤大规模软化和液化,城市会发生物理意义上的沉没!  心中焦虑更甚,但眼下他只能先考虑帮助飞吴公司恢复电力。  虽然路面在未来会可见的发生大规模的塌陷,但使用沥青和混凝土的路面塌陷的到来应该会慢一些。  陈远摊开地图,在地图上找到了飞吴公司,距离陈远的小区大概5公里,并不算远。  但是现在还有个问题,那里的道路基本都不是主干道。  “...最近新闻有报道停电或者房屋塌陷的新闻吗?”陈远朝着李灵阳问道。  作为三人小队的物资管理和信息收集官,她的工作就是清点物资,查看新闻。  算得上美差,但也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陈远的判断。  后者愣了一下,然后快速说道:“还真有,就在这几个地方,据说那边已经没人去管了。  这地方倒了一栋公寓--不过不是新闻报道的,是我在求助网上看到几条求助信息。”  陈远摸着下巴,看着地图上的标记。  社会机构比他想得要全面,从【信息栏】刚开始的那天就有意对城市排水管道进行调配。  陈远无意和他们对着干,水坝的选址必须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从飞吴公司到这里...这条会是我们的主干道,我们将这里的水流从这个地方导向这条街,在这里修建水坝。”  陈远挑选了一条四车道街,并且周围的建筑都比较新,理论上抗洪能力会强一些。  李家父女只是默默点头,他们知道这话算是说给他们听的。  但他们其实不太懂。  “具体材料是用碳纤维与混凝土和金属的复合材料...我想一下挑哪种。”  陈远自言自语地打开了系统,在关于【水轮发电机】的知识中,找到了“建筑材料的选取和生产”那一栏中找到了他需要的东西。  碳纤维增强混凝土和碳纤维增强金属,一个构成抗压部件,一个构成发电机部件。  其使用的碳纤维正好就是之前用于构造无人机机身使用的那一种。  似乎系统给的知识都是连贯的。  流畅的设计在图纸上呼之欲出。  这是一个横跨街道的小型水坝,主体部分12米,高度6米,使用拱坝结构。  得益于碳纤维增强材料的优越性能,陈远并不需要依靠重力来增强坝体强度,他也没那么多混凝土。  坝体厚度很窄,最厚处只有60c  坝体一共8个水力发电机,在水坝上方设置了一个功率极大的磁共振无线输电设施,将电力传输至附近高楼的射频输电装置。  射频装置将把电力凝聚射向3公里外的飞吴公司--上的公用无线电力接收装置,也就是他们那里的蜂巢柜。  对外,陈远还是一个工程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