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0章 荆州七郡尽归袁叙所有(1 / 2)

加入书签

风雨过后,房间内也安静了许多。 已经停止摇晃的床榻之上,袁叙抱着筋疲力尽、浑身瘫软的董莺,心中不由庆幸自己之前的决定是多么正确的。 就冲着董莺这个大嗓门,要是自己当初在联军大营和董莺探索生物学,这还不得吵翻天了,最少能让大半个军营的士兵听他们的现场音播。 想到这里,袁叙不禁用力打了一下董莺已经通红的丰臀。 董莺连累得眼睛都睁不开了,只是皱了皱精致的柳眉,口中嘟哝道:“还有完没完了,我会死的。” 语气虽然带着抱怨之意,但还是董莺的身体还是仿佛条件反射一般,竟然支撑起自己快要散架的身子,扭来扭去,不知道在探索什么。 有锻炼的就是不一样,就柔韧性、耐力这些都绝非卞玉等人能及的。 考虑到董莺第一次实战,袁叙就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十分爱怜地抱着凹凸有致的董莺,轻轻拍打着董莺的光滑的后背,哄着董莺入睡。 不一会儿的功夫,原本就因为高强度的运动而困累的董莺,被袁叙这么一哄,马上进入梦乡,还响起了轻微的鼾声。 袁叙看着怀中熟睡的董莺,心暗道:“我袁叙何其幸运,竟然能得到这样浑身都是宝的美人儿。” 第二天早上吃饭的时候,当走路别扭的董莺出现在众女面前时,卞玉等脸上不由出现古怪的笑意。 因为董莺昨晚的声音实在太大声了,尤其还是在宁静的夜晚,声音就显得更大声了,导致靠近董莺院子的众女以及一些丫鬟,她们一晚上都没有睡好。 董莺作为当事人,当然不知道自己声音有多大声。 直到后来在一次凉亭闲聊中,有人说漏嘴了,羞得董莺连着好几天都不好意思和众姐妹一起吃饭聊天。 同时董莺也抱怨袁叙为什么不提醒她,让她小声一点;为此董莺还恼羞成怒,暂时退出了姐妹同心的组团活动。 …… 数日之后,刘度秘密派出的心腹到达了襄阳,向袁叙表明了自己携子刘贤宣布前来襄阳来拜见他的消息。 得到这个消息,袁叙心中大喜。 能兵不血刃,能不打仗,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沮授在旁建议道:“主公,既然刘度如此有诚意,属下觉得不如让他继续管理零陵郡,这样也让能天下人知道主公容人之量。” 袁叙赞同沮授的意见,说道:“公与所言有理,不过刘度必须交出零陵郡的兵权,兵权必须要掌握在我们手中。” “还有刘度他是带着儿子来了,那么就把刘贤留在襄阳任职。” 沮授拱手说道:“主公英明。如此一来,刘度有子为质,又无兵权,零陵郡无忧矣。” 袁叙这时转身来到书桌后面墙壁上挂着荆州七郡的地图前,目光锐利地看着桂阳郡的位置。 过了一会儿之后,袁叙下令道:“传令给蔡瑁、张辽,如果半个月之后,如果桂阳的赵范没有任何归顺的意思,就以赵范勾结董卓为由,发兵攻打桂阳!” 沮授劝说道:“主公,属下觉得我们不如先礼后兵,先派人前去桂阳和赵范先沟通一下。” 袁叙摇头道:“赵范不过只有桂阳一郡,他没有筹码和资格跟我谈判!” “他只有降和不降的选择!” “如果赵范不想做曹寅和刘度的话,那么他只能做黄祖!” 沮授也知道赵范如果不肯归降,无疑是以卵击石,谈与不谈,结果都是一样的。 既然袁叙执意如此,沮授便不再多劝了。 动动刀枪,也可以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 但不战而屈人之兵,肯定是最好的。 看到沮授的样子,袁叙递给他一张情报,笑道:“这是桂阳士族樊家给我密信,表示可以帮助我们,里应外合拿下桂阳。” 沮授一拍额头,也笑道:“主公早有谋划,是授多虑了。” 袁叙虽然看着墙上的荆州七郡地图,但是他的心思早就飞出了这里,飞到了扬州、豫州、兖州、冀州、凉州……等地。 …… 又过数日之后,刘度父子最终日夜兼程秘密来到襄阳。 袁叙带领着麾下重臣,热情地欢迎刘度、刘贤。 刘度也十分知趣地献上桂阳的印绶、钱粮赋税、兵员造册等。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袁叙继续让他管理零陵郡的政务,并且封刘贤为州牧府从事,留在襄阳听用。 刘度心中欢喜无限,真的被自己儿子说对了。 对刘度来说,唯一的瑕疵就是父子分离,刘贤被留在了襄阳。 但刘度早就想到了刘贤会被留在襄阳。 刘贤则是一脸兴奋,对他来说这是一次机遇! 刘度父子秘密前往襄阳,最终袁叙以和平的拿下零陵郡的消息也以极快的速度传到了桂阳郡,传到了赵范耳中。 桂阳太守赵范惶诚惶恐,他心有不甘,也有心反抗袁叙。 但此刻大势已定,为了不城毁人亡,赵范最后也只能举郡投降。 至此,袁叙成功拿下荆南四郡,统一了荆州七郡。 袁叙和沮授、蒯越等谋士经过多番讨论后,最后的确定了荆南四郡的人事调整。 桂阳郡太守一职袁叙并没有继续让赵范担任,而是为了拉拢荆州四大家族之一的庞氏,由族人庞季出任桂阳太守一职, 武陵郡太守一职则是由荆州世家——向家的向朗出任;诸葛亮的《出师表》中的向宠,就是向朗的侄子。 零陵郡太守还是由刘度担任。 这三郡的太守同样是只管郡内政务,不能调动兵权。 至于长沙太守,袁叙任命自己族兄袁基为长沙太守,同时总管四郡的政务。 而荆南四郡的军权由袁叙的大舅哥蔡瑁掌管。 蔡瑁得到这个任命之后,更是对袁叙感恩戴德,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为袁叙管理好荆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