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延之(1 / 2)
“听李副将提了一嘴,你一听到这消息就马不停蹄地回了洛县,连陈竺鹤那小子都没顾上,直接来了我这。文城到洛县快马加鞭也就不到半个时辰的路程,你是如何得知周息便是这幕后之人呢?”
瑞阳并不意外秦源会有此疑问,毕竟这猜测的结论实在太过跳脱,也并无明确的真凭实据。“其实上回你提到明爷的不对劲之处时,我便猜想大约是有人在大初之外的地界,借着旻王之子的身份招兵买马,或是招摇撞骗,只是那时咱们并无更多线索,也就到此为止了。”
“可是你从翻译处审出,我才是两帮海盗此行的目标之后,便可继续推断了。当然不是因为我跟明爷所说的儿戏缘由,那不过是唬他的罢了。文城一战,周家军里的几员大将接连被我阿爹和许伯斩落马下,其中两人便是周息的血亲:一人是旻王四子,与他同母的兄弟,二是他的亲舅舅。”
这样算来,周息与她之间便是化不开的血海深仇。彼此最为紧密的血亲都死在了对方至亲的手中,再加上这一回洛县的恩怨,二人之间的切骨之仇怕是只能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再无回转可能。
这些话语她毫无犹豫地道来,似是在脑海中过了千遍、万遍,毫无生涩之感。秦源则是再次惊诧于她对文城一事了解之深、之细,连敌将的身份与关系都烂熟于心。虽说此事发生之时她便在城墙之上,可那时她不过六岁,后来又被刻意养在了富贵却闭塞的环境里,怎会对这些了如指掌?
“你阿兄不知所踪,所以周息只能视你如眼中钉,从前你一直呆在京中身边护卫周全,好不容易碰到你前来小城洛县,身旁也无多少侍卫的大好机会,自然会抓住——这倒也算说得通,只是仍太过急切了些,他都隐忍了这么多年,怎得如今忽而出手,未免有些打草惊蛇了。”他思忖再三,还是觉得其中少了一环。
“可若是你猜错了,与旻王或是旻王之子并无干系,只是这些个海寇头子胡言乱语,那又当如何?”
见他仍抱了几分怀疑,瑞阳道:“无论是谁,东瀛与夷州有变是无可争议之事。带有火器营与镇北军印记的火炮和乘云梯,流落到了倭寇的手中;本盘踞在夷州的神威帮,忽地与外来的倭寇合作,甚至帮派头子还认了将夷州一分为二、各自为治,此事真假抓些个海寇一问便知。”
她知晓眼前的线索算不上可以治罪的凭据,可既有此种可能,便不能放过。“若这人真是周息,那找我寻仇之事也算常理,况且这或许只是他想达成的目标之一罢了,另外的那些个企图,咱们还不知晓。可若这人不是周息,为何要杀我这个手无实权的小郡主呢?”
“再说了,猜对猜错与我干系也不大,大不了日后都窝在主城不出来便是,我谅他们也没这个胆子和兵力能屠了安平府。倒是秦将军你得好生想想,此时该如何了解,镇北军和火器营一事,你是报还是不报?”她有些累了,反反复复地阐述已言过不止一回的论证,教人平白口干了几分。
可秦源却似乎并未在考虑她所提之事,而是将盘桓在心底的疑问倒了出来。“袁停同我说他不愿你沉溺于往事,只盼着你做个快快活活的娘子,那你何以知晓这般多关于文城的秘辛......你究竟知晓多少?”他从前只觉着她晓得个大概,但今日详谈过后,她的话语之间呈现的显然不只是如此。
“我说秦大将军,我袁佑是真傻还是假傻,你到今日还看不出来吗?阿兄他盼着我如何,我自然知晓,可这仇并非是他一人的仇,那恨也就并非是他一人的恨。他能使唤得了王府人手,是因为他是爹娘的儿女,我也是——只是看看文城故闻,你猜我需要大动干戈吗?”瑞阳眼神锐利地瞥了他一眼,毫不掩饰自己的藏拙。
这么多年来临安王在大初上下奔波,只为了寻觅前朝势力的去向。虽然不是在每一个地方都能得到些许线索,可这么多年来多少也有些迹象,这也就是为何他义无反顾地往西域而去了——或有一支军队在匈奴攻陷西北前就逃往了西域。
而在浙闽一带,他却发现似是被人清理过一般,一切都像是冥冥之中的巧合。可哪有那么多的巧合,文城寻不见那便去台州,台州查不到那就去寻人......直到他的动静与声势大到震动到了当今圣上,这样而来他才得知其中的秘辛——自然在背后拣果子的瑞阳,也就随之知晓了。
“所以,你肯定是明了那日是因我爹出城被擒,台州又被围困,这才去文城寻袁二叔相救的。”秦源有些苦涩地问道,他从一开始便知此事是瞒不住的,所以他特地在文城修整县志之时,将这一句加到其中,那么她也自会看到。
看着神色突变的秦将军,她长叹了口气,道:“此事我知道多年了,幼时他们只言台州府被攻城,阿爹去救人,中了敌人的声东击西之计。可我却想着,台州府不是有秦三叔吗,虽然如今他腿脚不便,可从前爹娘对他的武艺与心计都是赞不绝口的,怎会敌不过周家军呢——可若是没有秦三叔,只有一团散沙呢?”
一切都是不言中,他也不再藏着掖着,而是据实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