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二十六章 余人彦的汉八旗(1 / 2)

加入书签

对于岳不群装糊涂的行为,余人彦自然知道怎么回事,当即上道的画起大饼。  “岳父大人,不论日后关中的事做到何种地步,从今日起,青城、华山两派,同进共退,荣辱与共。  小婿会全力支持岳父大人对付左冷禅,助您拿下五岳掌门的宝座,一统其余四派。  就算事有不谐,小婿也会尽全力保华山道统不失,不让左冷禅合并五派的狼子野心得逞。  除此以外,我愿意让我和灵珊的第一个孩子,随灵珊姓岳,让他做您的亲孙子,以后好生孝敬您和岳母大人。”  岳不群满意的点点头,这份条件不低了。  “贤婿,只要你能挑的契丹人两虎相争,无暇他顾,华山派这里,你不用担心,我会全力支持你。  不过动作要快,穆人清有个名叫袁承志的弟子,他在山东立起了个金蛇营,这段时间一直在寻求华山的支持,一旦让他成功,华山的精力会被他牵走大半。”  “小婿明白。”  ……  青城和华山两派的人虽然不知道余人彦到底说了什么,但见岳不群和丁坚经过密谈之后全都改为支持余人彦,两派众人也就全部改为支持余人彦裹挟俘虏的行为。  两派的人心里有数,定然是余人彦说了自己的计划,并且这个计对两派都是有利的。  最起码也是无害的。  不然岳不群和丁坚绝不会支持余人彦这般胡作非为。  青城派的人偷偷询问丁坚,想要打听一下余人彦说了什么。  余人彦说了什么,丁坚自然是闭口不谈,不过丁坚却和众人保证,余人彦如今所做的,都是为了让青城派更上一层楼。  青城派众人心里有底了。  华山派众人则在岳不群掌门身份的压制下,以及忌惮余人彦武功的原因,也开始服从余人彦的命令。  在余人彦的指挥下,两派众人将所有俘虏按照地域分成一个个小队,并把其中当过兵的人挑了出来,但列一队。  军兵出身的只有不到一千人,分别出自金军、辽军、宋军。  在满清混过一段时间,了解过满清发家史的余人彦深知“汉奸”的重要性,于是第一件事就是挑选属于自己的汉八旗。  余人彦再次召集起所有俘虏,让其中愿意留下来跟随自己的,站出来走到左面。  听余人彦只让愿意留下的站出来,一众俘虏还以为事情有了转机,都以为只要不站出来,等下就可以回乡了。  过了差不多十分钟,才陆陆续续的站出来不到二百人。  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家被蒙古人毁了,家人也都被杀了,只剩孑然一人,无亲无故,无家无财。  少部分是家里穷,或是心比较野的,想着留下来赌一赌翻身的机会。  吃苦受气的日子过够了,就算这辈子没机会博到荣华富贵,好歹也过两天手里有刀,不愁吃喝的快活日子。  负责统计人数的丁坚过来禀报,自愿留下来的共有一百九十八人,其中当过兵打过仗的有五十七人。  余人彦点点头,当众宣布,这一百九十八人全部升为队率,每人赏白银二十两,并且可以分到一把武器。  一听有二十两赏银,还有武器作为身份象征,自愿留下来追随余人彦的一百九十八人一改之前脸上的彷徨,各个喜笑颜开。  军兵出身,有领赏经验的,更是大呼谢将军放赏。  他们不知道应该怎么称呼余人彦,只能按照以前军营里的规矩,称余人彦为将军。  见自愿站出来的人什么都没做,就有二十两赏银可拿,其他俘虏的心立刻就忍不住活动了。  不要说最底层的土里刨食的百姓,就算是吃皇粮的官兵,一年到头刨去吃喝衣物,还有上官克扣,再怎么省,也很难剩下一两银子。  现在二十两银子砸在手里,大部分人都心动了。  余人彦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每个人都给二十两,卖了他也给不起,但千金买马骨的钱他还是有的。  一百九十八人,每人二十两银子,一共是三千九百六十两,余人彦身边自然是没有那么多现银的。  身上的银票也都是大额的银票,面额最小的都是五十两一张的,根本没有一百九十八张二十两面额的银票可以发下去。  不过余人彦知道,这个时候不管有什么困难,一定要想办法把赏赐发下去,不然等这股热情劲一过,接下来的事就不好做了。  为了稳定人心,余人彦当即拿出六十两现银,和三千九百两的银票。  银票每张都是一百两面额,每五人领一张,自行选出一个人保管银票,等到了能兑换的票号,再行兑换。  一百九十八人拿到了货真价实的银子和银票,各个喜笑颜开,余人彦又趁热打铁,让丁坚带人给他们发了武器。  等一百多人拿到武器,余人彦走到这一百多人之中,告诉他们,作为队率,每人可以去俘虏中挑选五十名部下。  当官的魅力是什么?  管人矣。  能管人,才会有后续的各种利益。  一听有五十个部下可管,这一百九十八名队率各个干劲十足,当即就要去挑选部下。  余人彦交代这些队率,挑人的时候,如果有熟悉的乡人,就从中优先挑出赤贫者,或总是被欺压欺侮的人作为部下。  如果没有熟悉的乡人,那就优先挑身材瘦弱,眼神怯懦闪躲的。  这样的人,每个队率挑五个出来,然后让他们来余人彦面前集合。  余人彦承诺,以此挑兵之法,做得好的人,升任旅帅,掌管一百人,辖两队率,并且多给二十两赏银,算上之前的,共计四十两。  这一百多名队率中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