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收尾 晋江首发(2 / 3)
爵位。
周彧也一下子从长宁伯变成了白身。
这对周彧的打击十分巨大了。
当日接到消息,他骇的几乎晕厥过去,得亏媳妇在跟前,死死的搀扶住了他。
周寿看到弟弟如此,也是满脸的苦涩。
皇帝这次削爵找的借口就是,弟弟去年的时候强抢民女,还为了土地与人私斗。
这事儿当年闹得很大,被传上去之后,他心里也曾担忧过,但是最后因为姑母,到底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没想到今日却又成了皇帝处罚弟弟的借口。
周寿心中复杂难言,一边让伺候的小厮将弟弟扶回屋里,一边自己舔着个笑脸和来传圣旨的太监套近乎。
往常这些宫里的太监对他们都很客气的,但是今儿这人却显得格外的冷淡,只淡淡说了几句客气话,便转身要走,竟是连一杯茶都没留下来喝一口。
周寿只觉得心里哇凉哇凉的,如此看起来周家只怕是真的要完。
周寿感受到了这一点,京里的其他人自然也是感受到了。
这才短短几个月,皇帝先是让太皇太后搬回了清宁宫,又处罚了周家兄弟,这分明就是厌恶了周家啊。
而对于这些勋贵来说,尤其是外戚这样的,没有立功就得了爵位的人,皇帝的喜爱与否就是一切,而皇帝的厌恶那就是致命的弱点。
因此一时之间,周家便成了整个京城勋贵人家的众矢之的,大家走路都要绕着周家大宅,谁家有什么宴会也根本不给周家下帖子。
而相反,张家这几日就越发热闹了,不仅是因为皇帝连续几次夸奖张鹤龄,赏赐了无数珍宝,更是因为张延龄的这桩亲事也终于有了眉目。
金氏听完要和英国公府做亲,高兴的简直不知道该怎么说,处理完周家的事儿,便麻溜的从宫里卷了包袱回家,准备给小儿子定亲。
有长辈出面,亲事的流程便走的很快了,合八字定亲几乎是一项挨着一项,张鹤龄懒得琢磨这些乱码七糟的事儿,就都把事儿托付给了德叔,叮嘱他,要是确实需要自己出面再来找他。
而他自己则是一头扎进了玻璃厂的建设中。
第一批的玻璃制品已经一批接着一批交货了,每天不知道忙成什么样。
虽然这些钱不属于他自己吧,但是张鹤龄就和一个看着田地丰收的老农民似得,数钱也数的很高兴。
当然了,这些经销商里,张家自然也占一部分,毕竟他也不是什么圣人,不吃肉也得好歹跟着喝口汤啊。
而且张家出售的玻璃制品都是张家的作坊自己制作的,只是因为御用的名头实在很好用,把张家的大名夹在里头,也就是等于左手倒右手给张家的产品贴了个标。
张鹤龄听底下店铺的掌柜说,这几日的货物都卖的很好,尤其是一些花纹精美的器具,卖的那是格外的好。
张鹤龄听了点了点头,卖得好就好,这玻璃制品迟早都得成为平价产品,想要走上层路线,还是得在纹样和制作工艺上下功夫。
因此对于特别御进的东西,张鹤龄还是多废了一番巧思,给弘治帝进奉了一套荷叶形状的玻璃笔洗。
这个素雅的造型,十分得弘治帝的喜爱,立刻又将他好一通夸。
皇帝喜欢,一些大豪商那自然也是识货的,因此不少人都把主意打到玻璃厂制造的一些更加精美的玻璃器皿身上了。
只是这些东西都是要御进的,因此都不对外出售。
这些人一听这话,也摸明白了一些道理,因此又开始上门请张鹤龄吃饭,想要和他套套近乎,看看能不能将这些东西从指头缝里漏几套出来。
张鹤龄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因此也不急不忙,有人上门请客他就答应,到了地方就饱餐一顿,说起往外漏几套的话他就打哈哈。
就这么不远不近的吊了几个月,他才终于在一个最热切,也是最诚心,还是身处东南沿海的大豪商跟前交了底。
“上次你和我说的那一套茶盏,不是我不愿意往出卖,实在是这切切实实都是御用的东西,万不好卖出去,否则我这脑袋也保不住。倒是我前几日做得了一套花样,虽然不及御用的精美,但是也差不离了,你若是想要倒是可以给你。”
套了几个月的近乎,终于松口了,这个大豪商满心激动,急忙点头:“咱们皇家玻璃厂产出的东西小的还能信不过吗?侯爷怜悯小的,能给小的这个机会,才是小的几辈子积来的福分。”
真是身段柔软会说话,张鹤龄听完也眯着眼睛笑了,继续道:“但是我也不是无缘无故给你的,我是想让你帮着找几样东西,你看看可有印象。”
张鹤龄也不废话,直接从袖子里掏出两幅画,这两幅画上画的东西,自然是后世赫赫有名的高产作物土豆和玉米。
这玩意可是切切实实能救人命的作物,是有大用的,他模模糊糊记得是明朝末年传入中国的,但是现在这会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