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8 章(1 / 3)

加入书签

谈隽起床一向很早,今日尤其。

沈荼看着一大早就出现在她家院门外的人,睡眼惺忪地打了个哈欠,转头去洗漱了。

谈隽倒是非常自如,这几日一日三餐都在沈荼家吃,对厨房早就熟门熟路。

于是掀了锅盖,就开始煮面条。

只剩大黄咬着根棍子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等沈荼洗漱好,就看见桌上放了两碗面条,上面几根青绿的蔬菜,还卧着个荷包蛋。

除此之外,还有一碟热腾腾的包子油条跟两杯豆浆,都是谈隽从镇上过来时买的。

沈荼有些惊讶,这人在她家适应得实在太好了。

她更没想到的是,谈隽厨艺还不错,这面条卖相极佳,连味道都好。

一个院子,两个人,一条狗。

莫名有些和谐。

沈荼悄悄捏了一下大腿肉,她觉得自己做梦没醒。

饭毕,两人准时到了倪婶家。

一进门,就有花香扑鼻而来,这是摇青后茶叶散发的味道。

“来啦,都吃过早餐没?”倪婶率先打了招呼。

“吃过了。”两人回答。

倪婶笑笑:“那你们俩先烧火,我去拿一下竹篱。”

沈荼走到炒茶锅的灶膛旁蹲下,瞥了一眼温度计,往灶膛里添了一把柴。

谈隽看着旁边的小板凳,示意沈荼往上面坐。

这炒茶室内放着两口大锅,旁边各安了一块温度计,中央还放了一台圆柱状的木制机器。

不知是何用途,表面溜光水滑,看起来颇有些年头。

倪婶将竹篱拿过来,确定温度已经适合。

倪婶现在对谈隽这个城里来的孩子印象十分好,所以语气非常热络:“同学,快过来吧,我来教你怎么炒茶。”

谈隽闻言起身,沈荼则盯着灶膛里的火苗,确保温度足够。

倪婶将竹篱里的茶叶倒入锅中,一边翻炒一边解说:“先要闷炒,就是整个翻炒,不要把茶叶抖散了,不然水分蒸发太多,茶叶里的温度又升得快,会炒不均匀而且容易焦糊。”

“等到锅里水蒸气变多,茶叶里的温度升到烫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抖炒了。”

“手这样抓一把,再抛出去。”

倪婶示范。

谈隽听得很认真,倪婶时不时腾出位置让他尝试。

“水汽蒸发出去,味道也会散出来。”

“这个时候的茶香味就会变得很浓,闻起来比较闷。”

“但这是正常的。”

“整个过程持续大概两分钟,等茶叶炸水的声音没有了,茶叶软得跟棉花一样。”

“这个时候我们就赶紧拿出来,拿到揉茶机里揉捻。”倪婶示意谈隽去看放在大锅旁的木制揉茶机。

她解释:“也可以手工揉,但是太烫了,我怕你手烫坏了。”

青茶讲究热揉,小孩子没做过太多粗活,倪婶怕谈隽伤了手。

炒茶的时候翻炒速度很快,不会连续与高温接触超过一秒,小心一点便不会出大问题。

但揉茶阶段可不能揉一揉就松手。

“我家这台机子是个老古董,但是现在还很好用。”

倪婶自己平常也用,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东西。

都是木头做的。

她将炒软的茶叶倒进去,摇动手柄。

五分钟后。

原本舒展柔软的叶片被揉制成紧实的长条,长条与长条勾连在一起,被搓成了团。

“就这样,你看,茶叶被揉成条索状。”

“我们再把这搓成团的茶叶抖开。”

“这是第一道揉搓工序。”

倪婶将已经初揉过的茶叶盛出,看向蹲在小马扎上的沈荼:“囡囡,撤火了没?”

沈荼点头:“撤了。”

倪婶望了一眼温度计,用手试了试锅温,温度已经降了,才转头对谈隽说:“现在我们再一次倒茶叶。”

谈隽将竹篱中刚刚从揉茶机中拿出的茶叶倒进锅中。

“这就是复炒。”

倪婶一双手飞快地翻动。

“这个时候温度要比第一次的时候低。”

“时间也短,只要翻转十几秒,就可以把茶叶拿出来,再次放进揉茶机里。”

“进行第二次揉搓。”

这一次揉搓后,茶叶会变得更加紧致,也更加美观,有人把这种茶叶形状叫做“蜻蜓头”。

“最后一步就是干燥,我们这里一般用烘笼焙干。”

“这一步你就不用守着了。”

“比较慢。”

“对了,你是今天回家吗?”倪婶问道,她恍惚记得谈隽昨夜里说了是今天的车票。

谈隽回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