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9年(1 / 2)

加入书签

冯梅看她往院墙脚的煤堆走,说:“一会儿吃完汤圆就要过去你外婆那边,生火干嘛呢?”

对呀,生什么火,反正都得去外婆家住一晚,明天从外婆家回来火早熄了,还得重新生。

赵丽清拍了拍额头,昨晚睡得晚,醒的又早,脑子一瞬间被糊住了。出都出来了,她干脆顺便去倒热水洗漱。

洗漱完进厨房,冯梅已经把馅剁好了,厨房里飘着馅的香气。

冯梅做的汤圆馅是手工家常馅,没去外面买现成的。

她跟赵丽清外婆学的,喜欢自己做的馅,大多是芝麻和花生裹着红糖再添油渣进去剁细,吃的惯的人就很喜欢,吃不惯的人会觉得腻。

赵丽清以前也觉得腻,不爱吃,每年初一都是另外开小灶煮别的,可前世冯梅去世后,她再也没有闻到过这个味道,算起来很久没吃到了,倒是十分想念。

母女两包了小半个小时才包完,冯梅留了一点汤圆面团,给赵丽清重新用搓小汤圆。

甜酒汤圆里加颗鸡蛋,一直是赵丽清的最爱。

有了甜酒汤圆,赵丽清压根吃不下其他的,就从赵云清碗里夹了半个试试口味。

赵云清吃了四个,冯梅吃了三个,刚刚包的汤圆还剩一大半。赵丽清在庆幸还好没全部下锅,好在能留着过两天吃,不算浪费。

最让母女两苦恼的还是过年那天剩的菜,昨天想着过年得吃好点,年过了,家里人还是少,剩下那些菜三个人吃一个周都吃不完。

冯梅发愁:“明天还要去你大伯那里吃转转饭,吃完初三就得转到我们家了,又得剩一大堆,这些菜还不知道怎么办,浪费了多可惜。”

吃转转饭也是榕城过年的习俗,赵家每年都这么干,把亲戚都聚在一起,过年热闹。

初二去大伯家的话,初三赵丽清就上班了,转转饭不仅得请这三家人,还有爷爷的哥哥大爷爷那边一家,两大家子人加起来三十多个人,得摆三四桌,她妈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赵丽清说:“要不明天咱们先请饭,明天一大早就回来准备,要不然后天我上班了,您一个人哪儿忙得过来。”

冯梅想了想,也是这个理,吃完就出门打电话跟汪萍说一声,省得两边都备了菜,再撞了。

弄完这些,已经到十点,三个人收拾着拿东西。

拜年的烟和酒是年前就准备好的,把冯梅特意给赵丽清外婆勾的毛衣和毛鞋也带上,她看了一眼没差东西,一家人就出发了。

赵丽清外婆家是榕城城边的村子,不算城内,从烟八胡同坐车过去需要两个小时。

冯梅有些晕车,下车就吐个不停,到外婆家已经只剩下点躯壳没精打采的,魂早飞了。

好在外婆家离下车的那个站不远,从小路拐进去走个几百米就到了,不然赵丽清还真有点拖不住冯梅。

外婆家住的是一楼平房,瓦片的土砖砌的老房子,据冯梅所说,盖房子的土砖都是她小时候一块一块摔打出来的,这房子每一寸都带着她的汗水。

大舅妈在院坝一角的石槽洗红薯喂猪,大老远就看见她们来了,站在坝子上热情的打招呼:“二姐来了。”

她上前就看到冯梅苍白的脸,担忧道:“这是晕车了?快进屋坐着,一会儿我让冯城去卫生所买点药,难受硬挨着可不行。”

冯梅顺了口气,一把扯住她,说:“没事,歇一歇就好,哪有这么严重。”

赵丽清扶着冯梅,叫了一声,“大舅妈。”

“丽清真是一年比一年白了,好看。”

大舅妈长了一张和蔼可亲的脸,一笑苹果肌向上扬,脸颊是朝气的红,让人一看就高兴。

她夸人,也是实实在在,让人一听就高兴。

赵丽清低头笑,有些不好意思,脸都红了。

大舅妈接过赵云清手上提的东西,“云清提这么多东西,二姐你也不怕累着孩子。”

赵云清忙接话说:“舅妈,我不累,我力气很大的,来,您让我提进去。”

他还提着东西在院子里转了一圈,逗得大舅妈哈哈大笑。

她那话是让冯梅以后别提太多东西回来,冯梅听出来了,白着脸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妈呢?”

大舅妈眼角往屋里瞟了瞟,朝冯梅做了个摇头的表情。

冯梅明白了,她妈在屋里,也听见她回来了,但就是不愿意出门来,不欢迎她回来呗。

大舅妈怕她心里不好受,握住她的手轻声说:“你还不知道吗,妈那人就这样,气性大,其实她心里想着你,这几天每天都念叨你,光过年这两天就念了好几遍,说初一你们会来,让我把后面那两间房给铺出来呢。”

刀子嘴豆腐心,是她妈会干的事,冯梅这才笑了。

大舅妈领着三人进门,外婆早就站起来了,只是脸上刻意寒着,等她们进来,才控制不住扯着嘴唇朝赵丽清和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