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引子 天宝元年(1 / 2)

加入书签

开元三十年正月初一,也就是公元七百四十二年的二月十号,国力鼎盛的大唐在这一天颁布了改元的诏书,历史的车轮正式从开元驶入了天宝。  那一年发生了许多大事,比如唐玄宗把安禄山封为了平卢节度使,再比如圣人下诏把全天下的州重新改做了郡,不过这些都和正在土包下面埋头挥舞着铲子的吴三没有关系。  天宝年间的秋天并不比现在暖和多少,平头百姓秋收之后都在尽力准备过冬的物件。虽然当时的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几度,但是在那个没有棉花也没有暖气的年代冬天还是很难捱的。  不过有个好消息是今年整个涿郡的收成都还算可以,再加上前几年繁荣岁月的积累,普通人勉强吃饱肚子没什么问题。  不过这并不能消灭吴三从墓里搞点银子改善一下生活的欲望。  “三叔,俺听周围的村民说了,这涿郡的地下埋着海眼,真要惊扰了会闹得海浪滔天,天下就要不太平了。”  吴三的侄子吴斜对着洞口说道,他现在正在跺着脚驱散体内的寒意。  此夜乌云点点,残星微明,刺骨的秋风冻得他鼻涕直流,拽着麻绳的手也已经显出了青紫色。  “别听人瞎说,咱就是升斗小民,刨个坟糊口能咋样。”  正在说着话的当口,吴三已经彻底挖开了墓穴的封土,狭窄的墓道出现在了眼前。  “三叔,我要下去吗?”  “不用!你在上面看住绳子。”  这是吴斜第一次跟着三叔出来倒斗,还不懂规矩。  吴三捏紧油灯,一只手扶住墙壁向前摸索着前进,这座坟的规制不大,墓道和甬道都极为狭窄,地上也没散落下什么值钱的物件。  沿着甬道道前进了没多久,眼前出现了一道木门,木门左右两侧有着走廊可以通向深处,那是环绕着墓穴外围的回廊。  吴三把手上的油灯靠近墙壁,上面彩绘的图案还依稀可辨。  看样子像是汉朝的墓,那这次可是捡到宝了啊。  吴三试着把木门轻轻推了一下,门向后松动了一点。  处于经验和本能他猛地向后一退,不过眼前好像并没有出现什么危险的东西,手里的油灯也依然明亮。  他试着走进了木门内部,大墓室中央的棺椁清晰可辨,周围是琳琅满目的随葬品。  周围散落着一地古董珍玩,有玉器、铜器、琥珀和玛瑙的坠饰,还有一大堆各种各样的陶器。  吴三把油灯贴近了墓室内部的墙壁,墙壁上是整齐排列的柏木心,严丝合缝地堆叠在一起。  柏木提凑!是汉墓,还是规制很高的那种。  眼前的满地珠玑他自己是搬不完了,这还只是前室,后面可能还会有雕弓宝剑之类的大件,眼下先把侄子喊下来才是正解。  吴斜在叔父的召唤下把绳子牢牢地系在周围的一棵大树上,从地上抓起两个早就准备好的麻袋,顺着之前挖好的狭窄土坡一路滑到洞穴底部。  二人汇合之后也没多言语,径直穿过已经探索好的通道走到了前室门口,吴三正要进去的时候却被侄子拽住了。  “三叔,你看这是啥!”  “你磨蹭啥呢,还不赶紧进去拾掇东西,一会公鸡打鸣了......”  吴三刚刚想要数落侄子几句,但也被眼前的暗洞吸引了注意力。  刚刚他进来的时候注意力太过集中了,没有发现脚底不远处闪烁着微弱银光的洞口。  那洞口约莫二多尺宽,正好够一个人下去。  “怎么办,三叔......下还是不下......”  吴三此时也拿不定主意,直觉告诉他这种暗道一般会有大宝贝在里面藏着,但是往往也暗藏危险。  今天人手带的太少,侄子还是新人,贸然进洞似乎有点莽撞了,要不还是先走吧。  “三叔,这底下好像是个大银球。”吴斜趴在地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洞内的颜色。  “啥?你可看仔细了?”  “看着了三叔,里面那蛋蛋忽闪忽闪的,看着就是银子。”  这下不得不进去了。  吴三吩咐侄子上地面上拿了另一捆麻绳,使劲缠在身上之后便让他紧紧握住另一端,自己先下洞口探一探。  他在绳子的支撑下一点一点接近了巨蛋的边缘,眼前的大银球表面极其平滑,散发出的白色光晕让他已经适应了黑暗的眼睛感到有些刺痛。  吴三伸出手轻轻碰了一下巨蛋的表面,冷丝丝滑溜溜的触感就好像在触摸水流一样,这让他不禁觉得有点子上瘾。  这银球也太大了点,是谁埋在这里的?这个尺寸只靠自己肯定是没法运到地面上的。  吴三沉默了半晌,掏出手上的铲子,狠狠地朝着球面砸去。  电光火石之间,正在外面拽着绳子的吴斜突然感到手上的力猛然一松。  “三叔,恁那咋样?”  没人回应,他只能听见自己的声音在空洞墓穴里的回响。  “三叔?能听见俺说话吗?三叔?”  吴斜感到不对劲了,内心中升腾起的恐惧驱使着他用最大的力气向上拽着绳子,几秒钟后他就看到了麻绳末端整齐的断面。  。。。  “哎呀,地面储藏室遭受入侵了。”  一号观测员一边检索着小行星带,一边冷不丁地说了一句。  “嗯?是什么具体情况?现在已经解决了吗?”  “我没感受到什么特别的......可能就是虫子爬上去了而已,这常有的事情。现在异物已经让表面自行处理掉了。”  作为仅有的自卫系统,储藏室外壁上布满了被表面电磁场约束住的微型黑洞,它们的直径大概是分子的量级,平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