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2 / 3)
都知道了顾清辉有个神童的儿子。
一传十,十传百,这名声就传到了宫里的那位耳朵里了,在顾泓皓六岁的时候,宫里的那位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找一个好的伴读,选中了顾泓皓。
旁人只知顾泓皓聪慧,却不知他身体薄弱,外人都以为一直体弱多病,需要大夫入府看病的人是顾清辉的二女儿顾思榆。
在顾泓皓被选为太子伴读的时候,林黛玉三岁,彼时顾清辉的第三个孩子都已经两岁了。
当顾清辉把这个好消息传递回家的时候,顾思榆是他们家唯一一个持反对意见的人。顾家老太太还有老太爷都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毕竟不是谁都能跟着太子一起读书的,太子的先生必然是朝中最有学识的人。
这也是普通的先生所达不到的高度。
旁人只觉得她的反对是任性,是不想与自己的兄长分开,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不想让顾泓皓羊入虎口。
在顾清辉带着顾泓皓进入书房详谈事宜的时候,顾思榆也非要跟着一起去。还没等顾清辉陈说给太子伴读的一系列的好处,顾思榆就先一步开口道:“劳烦父亲谢绝皇上好意,我兄长他常年体虚,不能过度劳累。再者就是怕长久与太子相处一室,过了病气给太子就不好了。还是让圣人再挑选一下其他大臣家的公子哥吧。”
顾思榆就不信了,放眼望去,全京城就顾泓皓一个人符合康熙帝的要求。其他大臣家也不乏有年纪适中聪颖过人的男子吧。不然这以后的朝堂之上,哪有这么多的中流砥柱辅佐帝王。
就她所知的人物里,她就觉得张廷玉就挺符合太子伴读的身份的。其父张英,不正好就曾做过太子的太傅吗?
顾思榆曾看过一本书叫做父子宰相,里面讲的就是张英和张廷玉同朝为官,张英告老还乡之后,张廷玉继续在朝堂之上盘旋,躲过了九子夺嫡之争,辅佐了雍正,乾隆两帝,三朝元老。
而张廷玉最终职业生涯所抵达的高峰,是在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任何一位有历史记载的汉臣都未曾达到的高度。配享太庙,这是何等的殊荣。
“你一向都是心亦甚大的,但是这次要去伴读的人是你兄长,不是你,我要他自己说,拒绝也好,答应也罢,他不能总让你帮着传话。没有自己的想法吗?”顾清辉没有一上来就责骂顾思榆的异想天开,天子的圣旨一下,岂有他们臣子拒绝的可能。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况这不是让你去死,是给你委以重任。今日你是太子伴读,他日说不准就是天子近臣了。这一起度过书的年少的情谊,自然能得太子一份天然的信任。
“兄长,别答应,给太子伴读肯定不是什么好活。要进宫的话,你以后肯定要跟父亲起的一般早了,寅时就要起床不说,申时都未必能回府。这么长的时间,都要待在宫中侯着,你的身体肯定扛不住的。”顾思榆才不管顾清辉如何想她,她要做的就是让顾泓皓不要去。
“又不是让他一整日都陪着太子读书,未时,待太子用过晚膳,他便结束了陪伴,可以在专供大臣休息的内室中等我一起归家了。”顾清辉与顾思榆俩父女,一来一回完全都不给顾泓皓说话的机会,还说尊重他的决定。
顾泓皓本身肯定也是想去的,皇家的藏书不是他们这等平头百姓可以接触到的。但是顾思榆反对的如此激烈,不惜跟父亲对着干也不让自己去,他又不好直接表态了。
“太子每日不光要学习满文还要学习汉文,光是汉文师傅就有两位。其主讲太傅乃是翰林院掌院学士张英张大人。你不是也听过张大人的事迹了吗,他为人谦逊有礼,从不与人有口舌之争。真乃谦谦君子是也。”
“外加之,只有才学品德兼优的臣子才可在南书房行走。张大人深受皇上器重,身兼多职,还被任命为太子太傅。由此可见,太子在皇上心中的分量是无人可比的。”
“所以太子深受皇上喜爱,跟我兄长给太子做伴读有什么关系吗?”顾思榆不想否认,康熙帝最喜欢的皇子是胤礽这个事实,因为她所得知的历史里胤礽被两次废除过太子之位。
但是再喜欢又能怎么样,帝王之爱,焉有长久可言?
皇上即便是再喜欢一个儿子,儿子也终归只是他的臣子。一但威胁到他的地位,他的皇权,最终都将被他舍弃。
而顾思榆对于皇太子胤礽最为印象深刻的,怕不是她从哪里看到的一句不知真伪的话。
就是胤礽对着康熙说的那一句,“天下岂有三十年的太子?”
所有的野心,所有的委屈,全都在这句话里了。
“得太子青睐,就等同于将来的仕途平步青云。这个机会对你兄长来说,就是最好的青云梯。太子伴读一职,是他飞黄腾达的垫脚石。”其实顾清辉所谓的征询顾泓皓的想法,也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为了他今后的仕途可以走的顺畅,他自己是绝对不可能忤逆皇上的意思的。
哪怕顾泓皓不愿意,但是谁让他是顾清辉的儿子。既然享受了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