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送走薛蟠大傻子(2 / 3)

加入书签

贾赦贾政并些族人下了贴,女眷那边尤氏也出面邀请了,还给贾母郑重其事的作邀。

结果临到这一天,寿星连面都没露,贾珍也没去外边观子陪老父亲过寿,一大家子来客也谁都没多问几句,该吃吃该喝喝,仿佛就是来聚聚的。

说实话,这种场合贾政一向不大感冒,看戏吧,他听不懂,人家摇头晃脑一副沉迷的样子,他只觉呱噪,聊天吧,这些亲戚也没多熟,只能聊些无关痛痒的话题,还得做出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简直是在熬刑。

好不容易等吃得七七八八了,正准备找由头撤呢,就见贾蓉进来回话,说方才给太爷送了吃食,太爷得知老爷在家里款待老爷们,甚为欢喜,叫父亲母亲好生伺候,另外那一万份《阴骘文》,需得急急印了散人。

贾珍瞧着一副孝子样,站起来细细问太爷吃了多少,哪道菜最是喜欢,稀奇果品可爱些,又面朝道观方向举手作揖,才让贾蓉去女眷那边回话,告诉大家太爷让大家多乐呵乐呵,不用惦念。

过完寿宴没多久,贾政就收到金陵的来信。他倒没匡王夫人,金陵知府确实是同僚宗亲,家里是清流之家,很有些底气,不过这个知府是庶子,家族资源倾斜到他身上并不多,当初能当上知府,贾政暗里也是出了把子力的。

信中内容和他所想一致,贾政便拿着信直接去了后院,也不消说什么,进了屋,冷脸让识字的丫鬟读给王夫人听。

从薛蟠与冯渊争执的由头,到拐子与斗殴者、围观者证言及各种证物,一应俱全,事实板上钉钉,再无推脱的可能。王夫人越听越心惊,看看旁边坐着不吭声的贾政,张了张嘴,不知该说什么。

“这事你事先知还是不知? ”贾政严肃的看着她问道。

王夫人看着他神色,犹豫着点了点头,“这事我隐约猜着了,具体的不清楚,现在看人证物证都有,蟠儿毕竟是我侄儿,老爷,这可怎么办啊?”

贾政长叹一口气,“你糊涂啊,他大舅那边问了吗?怎么说?”

论起来,王子腾才是薛家关系最近的,这事没道理贾家在前面顶着,他连头都不冒一下。

“问了,”王夫人点头道,金陵那边查实的情况着实吓了她一跳,这会没有半点保留,“他大舅说这事得听府里的,他离得远,而且现在看着的人多,不好插手,要是实在不行,就先拖着,等他回京再说,绝不能把蟠儿交出去。”

“我也是这个想法,”贾政赞同道,四大家族关系匪浅,不是那么容易脱钩的,他不能直接把薛蟠扭送了官府去,最初的目的也只是想把薛蟠送走而已,不管怎么样,与王子腾的主意倒是不谋而合了。

“我的意思,干脆先把蟠儿送出京,刚好他也大了,去外边历练下,以后才好接掌家业,届时看是他大舅回来了,再回京,还是多呆几年,等这事过去了,悄无声息回来,换个身份,这事就彻底了了。虽然蟠儿吃些苦,但再无后顾之忧。”贾政劝道,“再一个,他大舅刚好巡边,他可以远远跟着,多带些人手,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这事王夫人没什么意见,只要保住侄子就行,既然有不影响家里孩子的法子,只消吃点苦就行,没有不同意的。

贾政又叮嘱她,“这事拖不了太久,需得早早下主意,顺天府那边现在还不知道金陵调查的情况,等知道了我们再送人走就太显眼了。”

等贾政从院子出来,下一秒王夫人就急急去了梨香院,把事情转达给薛姨妈,劝说薛姨妈,只道实在不行就让他去吃这一遭苦头,以后行事也知道些忌讳。

当着面,薛姨妈没说什么,等王夫人走了,独自静静的在窗下坐着,却越想越不是滋味,越想越舍不得,自己孩子打小没离开过身边,这一遭出去还不知道吃多少苦头呢,冷了热了也不知道有没有人照看,不比在家里,想到这不免垂泪。

“妈妈,怎得坐在这里?也不让人掌灯?”薛宝钗从姐妹处回来,带进一股花香,这几日百花盛开,大家聚在碧纱橱里,忙着采花熬露作胭脂膏子,贾母兴致起了也会过来指点一二。

莺儿把屋里灯点燃,薛宝钗见自家母亲眼睛隐约发红,忙收起兴致,走过去俯在母亲腿上,静静呆了一会,才问母亲发生了何事。

听闻要送哥哥离开,薛宝钗虽有不舍,倒没那么伤心,反而觉着自家哥哥出去走走也好,她盼着这番历练能让哥哥长进些,以后母亲也算有依靠了,便劝母亲,“妈妈,这事舅舅和姨丈家比咱们看的远,虽眼前苦些,对哥哥也好,这事不能拖了,还得给哥哥打包行李,挑选人手,之前跟着哥哥斗殴的人不能再带了,有一就有二,等顺天府上门,咱们也不能一个人都不交出去。”

“容我想想,”薛姨妈现在脑子乱得很,低着头盘算半天,犹不死心道,“你哥哥不送走,在城外找个庄子让他静静呆着,看情况再出来。”

“妈妈,哥哥呆不住的,”薛宝钗对自家哥哥知道得很,自家哥哥就跟个野马似的,要不了半天就该跑进城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